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8章 孔子要正什么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章句甄读(1 / 3)

孔子要正什么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章句甄读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段语录出自《子路》篇,与“文质彬彬”条的意义相关。因为“名正言顺”典出于此,所以知名度一点也不亚与“文质彬彬”条。

这段话,现在通常的白话译文为:

子路说:“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

孔子说:“必须辨正名称!”

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绕得太远了!辨正它们干什么呢?”

孔子说:“你真卤莽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名称不辨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礼乐就得不到实施;礼乐得不到实施,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民众就无所适从。因此,君子定名的东西必定有理由可说,说了就必定能施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说话,是一点都不马虎的。”(金良年《论语译注》)

因为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同,我的译解与之有根本的不同。

由于对这段话通常译解的质疑是由关键词“野”引发的,所以我们先来辨析“野哉,由也”这句话的意思。

按照通行的译解,这句话是孔子因为子路说他“迂”,就责备子路说:“你真粗野(客气地意译为‘卤莽’),由(‘由’是子路的名字)啊”,这句话是针对子路的话“子之迂也”而发的。从字面上看,孔子这么说,好像也是可能的。孔子曾经说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与“野哉,由也”句式是一致的。但仔细分析,这样的译解还是很值得商榷的。

对子路为什么说孔子“迂”,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暂且不论,但此“迂”,只是“迂回”、“绕圈子”、“不直接”、或者“远水不救近火”的意思,这异议是针对“先”而言的,并不像现在说人“迂”,含有“迂腐”、不谙世事、戆头戆脑的意思,所以,子路这话谈不上顶撞,更不是严重的冒犯、贬损,孔子因此严词训斥,也显得太小气了。

这也不符合孔子的一贯作风。孔子对学生是很民主、很平等的,从来不摆老师的架子。子路和孔子年纪相近,脾气也直爽,提问题、发表意见常常很尖锐,但孔子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直接斥责他。相反,面对子路的批评,孔子还会赌神罚咒,譬如,《雍也》篇中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说明他对子路的意见是很重视的。

就是对其他的学生,孔子已经很不满了,也不当面训斥。譬如,《阳货》篇中记载这样一段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这段话参照金良年《论语译注》,意思是:

宰我问:“守丧三年,时间太久了吧!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定会荒废;三年不演乐,乐也必定会败坏。陈米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不同的季节改换不同的引火木材,也已举行了改火礼,丧期可以结束了吧。”

孔子说:“吃着细糯的稻米,穿着锦绣的衣服,你心安吗?”

宰我说:“心安啊。”

“你心安,那就这样去做吧。君子在守丧期间,吃美味而不可口,听到音乐而不快活,如果不住在为守丧搭建的草棚里,而仍然呆在家里,心里就十分不安,所以就不这样去做。现在你觉得心安,就这样去做吧。”

宰我退出去以后,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子女出生三年,然后才脱离父母的怀抱。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也把三年的关爱还给他父母了吗?”

宰我,鲁国人,名予,字我。《先进》篇中说:“言语:宰我,子贡。”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同列为言语(就是游说、答辩)方面的佼佼者。但除了这一条,《论语》中其他关于宰我的记载基本是负面的。

为人知道最多的是《公冶长》篇中记载: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段话历来有个争议点,就是什么叫“昼寝”,为什么“宰我昼寝”要受到孔子这样严厉的批评,以至于孔子从此改变听人言的态度?

按字面理解,“昼寝”就是白天睡觉。白天睡觉,至多是偷懒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以使孔子这样大动肝火、大动干戈?所以,有注家提出“昼寝”是“画寝”之误,因为繁体字“晝”和“畫”只差短短一竖。“画寝”就是画睡觉,那就可能有点春宫画的意思了,怪不得孔子要动怒。

此说好像能说通,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说,今本《论语》根据的是战国时代形成的古本,那时,篆体字的“晝”与“畫”区别是很大的,就是隶书,从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看,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说写错的根据不足。

那么,“昼寝”是什么意思呢?

清人钱坫所著的《论语后录》里说:“古者君子不昼居于内,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原来,古代府邸、住宅,分外堂、内室,外堂有两边厢,称作庙;内室无边厢,称作寝。男子除非有病,不在寝室里睡觉。昼寝,就意味着白天在內寝和女眷寻欢作乐,这是有违士行的。所以,孔子给予这样严厉的批评,并指出,像宰我这样的言行不一、言过其实,就像朽木和粪土之墙,不堪造就,对“士”来说,是个不容忽视的缺点。

但即使像宰我这样“不仁”、“不信”,孔子也没有当面严厉地批评他,让他下不了台。孔子怎么会因为子路说他提出的政策措施不直截了当,就立刻批评子路粗野呢?此其一。

其二,就算孔子是批评子路“野”,这个“野”也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粗鄙”、“粗野”、“卤莽”,更不是“野蛮”。

当时的作形容词的“野”,或者说,在孔子语汇里作形容词的“野”,是什么意思呢?

《礼记》里有明确的界定: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什么叫“敬而不中礼”?我们再来看《礼记·表记》篇中的一段话: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这段话在辨析“敬鬼神而远之”一文中引用过。因为夏代“事鬼敬神而远之”“亲而不尊”,造成夏代民风的弊病是“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什么是“乔而野”?“乔”,是指像树木的枝条向上竖立,可以意译为张扬,那么“野”,“敬而不中礼”,就可以理解为对尊长亲热过头、不够庄重,这是“亲而不尊”的理念的结果。“乔而野”,就是“张扬过头,庄重不够”。

难道孔子这里是批评子路“敬而不中礼”吗?明显搭不上。

而如果不把“野哉”理解为对子路说“子之迂也”的批评,而是对子路问“奚其正”的回答,上述的疑问就烟消云散了。

子路问:“奚其正?”什么是‘正’呢?以什么为‘正’呢?孔子回答说:“野哉!”野人(农民)的意愿啊。这不是很顺吗?

至于“由也”,可以是称呼子路的名字,以加重语气。但我认为更好的解释是,“由”就是作动词解,是“随顺”的意思。“野哉,由也”,民间的意愿啊,随顺他们。也可能“由”是一语双关,子路你名字不是叫“由”吗?那为什么不“由”“野”呢?

在说孔子批评子路“粗野”,于情理不通;说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以民间的意愿为“正”,于情理很通顺的情况下,有什么理由硬要坚持不通的译解,而拒绝通顺的解释呢?

但这样的解释,却引出了一个大问题,让我们看下去。

孔子接着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按照“野哉,由也”是批评子路的解释,这句话还是继续批评子路,被解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

把“阙如”解释为“不发表意见”,是比较勉强的。什么是“阙如”?就是像“阙”那样的。“阙”是“门观”,就是古代宫室、府邸大门外两旁的楼观,有点像庙宇的钟鼓楼。由于这两幢楼在大路两旁,不挡道,称为“阙”;由于可以登高望远,称为“观”。这里称“阙”,首先是虚位以待,好像在欢迎从大路上走来的宾客,也带有“观”的意思。这就是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事情,要抱虚心吸纳并加以考察的态度。与《老子》说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是完全一致的。而“阙如”这种为政的态度,和把上文“野哉,由也”解释为“随顺民间的意愿”,又是衔接得相当紧密。这也是对“野”的新解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更有力的证据,或者说,也是决定“野”是不是能解释为“野人(民间)的意愿”的关键,在对下一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解释。因为,仅仅指出“野”不能理解为批评子路粗野,理由再充分,也不能成为把“野”解释为“民间意愿”的根据。旧说可能是错的,或者说,你批评旧说错误这的见解即使完全正确,你提出的新说却未必就对。新说要能成立,还要另外提出证据,并不是“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从本章来说,如果“名不正,则言不顺”按照旧说的理解,“野”的新说就与之衔接不上。“随顺民意”和“正名位”有什么关系?难道民意要求正名位吗?如果孔子是这个意思,那么,说严重点,就有强奸民意之嫌了。

所以,我们要仔细来辨析“名”这个关键词。

现在通行的对这个“名”的解释,是名位、名分。为什么这样解释,还有一段故事。孔子在五十五岁上辞去大司寇(军事长官),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留住最多的国家是卫国。而且在那里虽然没有实际出任官职,却享受大夫的待遇,就是说,还是受到卫君相当的优待。孔子在卫国是几进几出,大致可分两个时期,卫灵公时期和卫出公时期。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本章对话是在卫出公时期,也就是鲁哀公六年,卫出公四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六十三岁时。卫出公是卫灵公的孙子,名辄。卫出公辄的父亲蒯聩,原来是卫国的太子,因为计划谋杀卫灵公的宠妃南子,事情败露,逃亡他国,卫灵公从此不认这个儿子。到公元前485年,卫灵公亡故,卫国国人就拥立辄为国君。而逃亡在外的蒯聩,则在晋国权臣,也是卫灵公的宿仇赵鞅(后来赵国国君的祖先)的帮助下,占据了卫国的戚城,意欲回来做国君,遭到了卫国国人的拒绝。所以,当时卫国的政局,出现了父子对峙的形势。而后来的注家,根据《史记》这段记载,推测孔子把“正名”放在头等大事的地位上,就是针对父子对峙这件事说的。这种见解,越到后来,越成为压倒性的见解。但对于孔子怎么“正名”,却又是众说纷纭。有说,孔子的意思是要辄正父子的名分,学伯夷、叔齐,主动让位给父亲蒯聩。有反驳这种意见。据考证,辄即位的时候,最多只有十岁,到孔子入卫,也不过十三四岁,是一个还不能独立自主的孩子。立辄为国君,是卫国国人的意思,也是南子的意思。当年,蒯聩就是因谋杀南子不成而出亡的,南子怎么会允许孙子辄把国君让给蒯瞆,让蒯聩回国来收拾自己。从历史记载来看,不说垂帘听政,南子在卫国的政治势力还是很大的。南子在世,蒯聩呆在戚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对峙了十四年,到南子亡故,蒯聩才敢谋复国,采取的也是阴谋政变的手段。复国一年多,他就被人杀了,又完全是咎由自取,可见蒯聩在卫国一点也没有民众的基础。孔子如果以正名分为理由,要辄让位给蒯聩,那真是迂腐透顶了。

而且,有关蒯聩的史料,主要是根据《春秋左传》。在《春秋左传》中,蒯聩可以说基本上是个反面人物,或者说是丑角。

关于蒯聩的第一条史料见于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的传文。那年,卫灵公为了夫人南子而召请宋国大夫朝到洮城见面。南子的娘家在宋国,因为有传说南子在娘家时与朝相好,所以,宋国人对这次会见颇多讥辞。蒯聩正好出使齐国,经过宋国的野地,听到讽刺这次会见的民谣:“既然已安顿好了你的母猪,何不归还我的老公猪”,觉得是奇辱大耻。他对家臣戏阳速说:“跟我去朝见南子,她见了我,我回身走后再转过头去看她,你就冲上去把她杀了。”戏阳速一口答应:“是。”于是去朝见南子。南子见过蒯聩,蒯聩回身走后,回头看了三次,戏阳速就是不冲上去。南子看出苗头不对,就哭着跑进宫去对卫灵公说:“蒯聩要杀我!”卫灵公牵着南子的手登上高坛,准备应付蒯聩发兵来攻打。这边蒯聩却立刻逃亡到宋国去了。卫灵公就把蒯聩的余党全部驱逐了。蒯聩对人说:“那是戏阳速害了我。”戏阳速对人说:“是太子害我。太子无道,指使我杀死他的母亲。我如果不答应,他就要加害于我;如果我杀了夫人,他又将把责任全推到我头上。正因为这样,我一口答应却不做,以此延缓我的死期。谚语说:‘民保于信’,我的信用是取义的。”戏阳速的话可能有点自我辩护、言过其实,但由此也可见蒯聩在家臣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缺乏信义。譬如他设计的回头看然后人让家臣冲上去杀南子的暗号,就可以理解为给以后推托干系留下了伏笔。《左传》详细记录了事情的过程与蒯聩、戏阳速的两种说法,贬蒯聩的倾向性已十分明显。

第二条史料见于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传文。这年夏天,卫灵公死了。死前,他明确表示没有蒯聩这个儿子,准备传位给公子郢,公子郢不肯接受,由公子郢提议,传位给了蒯聩的儿子辄。与公子郢的谦让形成明显对照,蒯聩看到接位无望,就跑去投奔卫灵公的宿仇,晋国权臣赵鞅(赵简子),由赵鞅派兵先占领了卫国的戚城,然后让蒯聩戴上丧冠,再派八个人装扮成从卫国来迎接太子的报丧人,哭哭啼啼地入城居住,为他回国从自己儿子手上抢回君位做准备。但他的图谋遭到了卫国国人的抵制。

更出蒯聩洋相还在后面。这年八月,齐国给晋国权臣范氏输运粮食,请郑国派兵护送,赵鞅在戚城阻击。开战的那天,赵鞅让邮无恤驾战车,让蒯聩执长矛在右边当助手。战前,登上铁丘去观察敌方阵营,看到郑国的军队人很多,蒯聩吓得从车上掉了下来。驾车的邮无恤把供牵拉上车用的绳索递给他,很鄙视地说:“女人!”赵鞅发表战前动员,给大家鼓气。蒯聩在一旁祷告说:“曾孙蒯聩斗胆向太祖宗周文王、祖宗康叔、祖父襄公祷告:郑国国君帮助晋国的乱臣,使晋国君处境困难,不能治乱,派遣赵鞅讨伐乱臣。蒯聩我不敢贪图自己的安逸,执持长矛参加战斗。斗胆祈求祖宗在天之灵保佑,不要让我断筋,不要让我折骨,不要让我破相,以成大事,不要做出使三位祖先蒙受耻辱的事情来。如果是命中注定的,我就不敢请求改变,如果像佩玉这样的身外之物要受损失,我也不敢因为爱惜而请求保留。”传文所载的这段祷告,真是绝妙好辞,活画了一个胆小鬼的嘴脸。

在后来的战斗中,郑国的战将击伤了赵鞅的肩膀,赵鞅倒在车中,蒯聩挥动短戈,把赵鞅救了下来,但军中先锋的旗帜却被郑国将士抢去了。范氏的家臣公孙尨,感念赵鞅曾经的不杀之恩,在晚上带领五百人,偷袭郑国的兵营,夺回了先锋的旗帜。由公孙尨的帮助,赵鞅打败了郑国的军队。战斗胜利以后,赵鞅说:“我趴在弓囊上吐血,但鼓声不慢不轻,这次的功劳我最大。”蒯聩说:“我在车上救下了君主,又打退了敌人,在右边车将中,我功劳最大。”邮无恤看他们自吹自擂,听不下去,说:“我驾车,两根皮缰绳快断了,我能使它们不断,我是驾车的人中功劳最大的。”邮无恤说完,让战车载上一根短短的横木,再启动,两根皮缰绳一下子都断掉了,看得赵鞅和蒯聩瞠目结舌。

相关小说

有求必应 经典 / 连载
有求必应
彼得·梅尔
有求必应》的故事是从主人公班尼特在《国际论坛先驱报》上为了生计而刊登的求职广告开始的。 这则广告,引来了尽管很有钱但却想要逃避税收的居里安。 在法国美食以及居里安言语循循的诱导和小小的威胁下,班尼特接受了这份工作。 有钱可花,有佳肴可享,如此轻松的生活口味,为什么不接受?! 就在班尼特入住居里安在摩纳哥的公寓,约来了旧情人素西打算共度良宵时,故事出现了转机。 一只班尼特接收需转交给居里安的重要黑
0万字2019-02-01
水浒全传 经典 / 全本
水浒全传
施耐庵,罗贯中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
93万字2020-08-15
十日谈 经典 / 连载
十日谈
薄伽丘
书中讲述的,是在1384年,某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村中的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多种多样,批判教会,嘲弄教传授的罪恶,谴责禁欲主义,深刻暴露了和斥责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万字2019-01-07
ʫƷ 经典 / 全本
ʫƷ
【梁】锺嵘
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语中加以辨明。出于补正,书末附录整理者之《诗品》校正本,这是八十年来几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总汇,供读者在阅读和征引时加以利用。
1万字2020-07-15
复乐园 经典 / 连载
复乐园
约翰·弥尔顿
该书是英国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弥尔顿继长篇圣经题材诗《失乐园》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可说是《失乐园》的续篇。
5万字2019-03-29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经典 / 连载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瑞士)施皮特莱尔著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
15万字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