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5章 卸下自己的枷锁——2013年读书笔记(1 / 2)

卸下自己的枷锁

——2013年读书笔记

杨光祖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乃未完稿,系根据他生前手稿整理出版。迫于高压,此书终于金元两朝。当年台湾白色恐怖,台先生不敢引鲁迅一语,但字里行间皆有鲁迅,论先秦、魏晋多承自先生。不过,台湾有台静农亦台湾一幸,他主持台大中文系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我有幸曾聆听其中两位演讲,无论人德,学养,皆令人钦服。一位是林文月,翻译源氏物语,谈及先生,几欲泪下。一位已忘却姓名,香港某大学教授,讲唐诗中的颜色词,极好。

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极有个性,多有独见,他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谈起文学来,当是本行。书中关于陶渊明、李白两节,甚是喜欢,很有个人见解。我们大陆的文学史很全面,政治正确,但就是缺乏个性,也缺乏文学。读了让学生无法热爱文学。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不错,但相较之下,就有点江湖气了。

尤其谢灵运一节,台静农四页文字,已无人可及矣。刘大杰不如也,王瑶更勿论。不愧为迅翁早期入室弟子。

扬之水《先秦文学史》

购读扬之水《先秦文学史》,其关于左传一节文字,极好,读得齿颊生香,余味无穷。真无法想象,一个女工,得缘进入读书杂志,十年竟修成如此功夫?除开自己的天赋及勤奋,徐梵澄、金克木诸高人指点恐亦为重要因素。

木心《文学回忆录》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先读中国部分,真的好,我虽然也是中文科班出身,从事文学教研半辈子,但读来依然感觉大开眼界。后读外国部分,发觉人家依然是行家,绝不露怯。喜欢他的一句话:“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罢——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脸红,这不是骂我吗?

快放假了,该还书了,这两天乱翻书,终于昨天还掉。今天北京大风,雪后劲风,也别有情趣。窝床上,续读木心文学回忆录,真是好,读一段,就舍不得读下去了,怕读完了空虚。人到中年,才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也不算晚吧?

孔子有颜回,是孔子的福分,颜回早死,却也是孔子的不幸。木心之有陈丹青,既是丹青的造化,也是木心的造化。最可怜的莫如陆九渊,临死之时,手指腹部,慨叹道,某有绝学在此,惜无人能承当耳。那真是一种大寂寞。读木心文学回忆录,幸福难以言说,即感慨丹青遇此良师,也羡慕木心能遇陈丹青这样的弟子。

不过木心毕竟略有江湖气,胆子也大了一点,一涉及到西方哲学,比如胡塞尔、萨特、海德格尔,皮毛之论太多,但自我感觉却极良好。哲学说希腊话,可能有它的道理,中国人理解西方文化,真还有难度,就如让一位西方人看王羲之兰亭序。

木心《文学回忆录》,厚厚的两大卷,50多万字,一言以蔽之,即:你要走向未来,你得走过现代艺术的洗礼。你再丰富的传统、知识、技巧,不经过现代艺术洗礼,你走不到哪里去。这也是木心的话,是他讲课快结束时的一句话。

《金瓶梅》

重读《金瓶梅》至第五回,直是上等文字,惊心动魄。张竹坡批点也是了得:“此回文字幽惨恶毒,直是一派地狱文字。夜深风雨,鬼火青荧,对之心绝欲死。我不忍批,不耐批,亦且不能批,却不知作者当日何以能细细的做出也。”当今没有如此佳作,也没有如许批评。呜呼。

人有生而知之者,不信不行。天才,那是天生就的才,人力岂能奈何?热爱文学四十余年,越来越绝望,自己的才华太有限了。本就是一个泥鳅,你就是放到大海里,也不会养成一条鲸鱼。

读《金瓶梅》至第十回,真是绝佳文字,字字泪来字字血,还有无耻与淫荡。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果然。想当年粗读过两次金瓶梅,未能读出人生二字来,可能更多关注了它的色与欲了。人过四十,进入秋天,心境明澈,再读此书,大师之作也。描写之精细,人情之练达,当今文坛无人能及矣。

《蒋碧薇回忆徐悲鸿》

读蒋碧薇回忆徐悲鸿,感觉到她的那种怨恨,人到晚年了,文字还那么得充满戾气,当初何必私奔呢?看张爱玲晚年的《小团圆》,她最终原谅了胡兰成,也就是卸下自己的枷锁。张毕竟是张。

刘再复《师友纪事》

读刘再复的师友纪事,极其失望。此人还是有一点才华的,当年也曾叱咤风云过。他谈起理论来,虽然有着浓烈的教条主义味道,但毕竟有激情,有想法,在那个年代有过贡献。当然,如今都不堪阅读矣。他也很自负自己的散文,写了那么多,曾经翻看过,不大喜欢。最近买了几册新出的散文集,浏览下来,直呼恶心。一是语言多八股,二是内容多媚俗,而且动不动滥情,让人看出了他的不堪,和那一颗没有独立品格的心灵。从骨子里看他还不是脱俗之人,或者说俗不可耐。当年看他写鲁迅的文字,就觉得很奇怪,现在也就明白了,他哪里懂得鲁迅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过气的曾经不想安分做文人的一个很一般的学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