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4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1 / 2)

为谁风露立中宵

已是深秋,站在太阳底下,早就不那么温暖。透过大门,看到坡下的黄河,依旧那么缓慢地流着,浑浊的河水稍微有所清澈。河对面,远处是群山,在午后的阳光下,雾蒙蒙的,每次看到,心底就有一种开阔。山下面,一条线走过,那就是塬了,像老家的水平梯田。记得那年去白鹿原,从西安市区出发,远远看见的就是这样的一条线。

伊在那边还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我的心也在慢慢地盛开着。这种心像花一样开放的感觉,只有一次体验过。那是给学生讲课,连讲五天。那一届学生水平较高,我发挥得很好,看着学生的眼睛,我的激情就喷发出来,整个人就不见了,似乎只有心在跳。讲到最后一天的傍晚,我在讲台上,整个人都有点飘,觉得自己像一朵花,不,就是一朵花,在那里慢慢地盛开,一片,一片……,多么灿烂,连自己都陶醉了!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人生像花,很快就败了。就怕的是得一知己,并没有时间让你“以同怀视之”。伊说,人生如梦,找见了又不见了,而且害怕找见,更喜欢游荡着。是呀,游荡是一种最好的状态。虽然,它很苦涩。

一片黄叶掉下来,摇摇摆摆,就掉到了我身上,那么黄且脆,我都不忍心动它。而一位打扫卫生的中年妇女总在我身边绕来绕去。伊也在那边走来走去,信号很不好,时不时就断了。伊说,在公园散步,下午的阳光很好,就是有点冷。我看着西下的太阳,黄黄的,说,我这里也一样。

好在广场很大,我就这样走来走去,伊在那边走来走去,听得见人声,偶尔很嘈杂,偶尔几不可闻。伊说着伊的苦闷,伊的笑声似乎又在否定着,伊的苦闷于是有了一层金黄色。伊是一个很怪的人,我却喜欢伊的怪,以至于不觉得其怪。

一阵风过,黄叶纷纷而下,一片花飞减却春,花飘万点正愁人,那这纷纷而下的秋叶,又在说什么呢?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林黛玉为什么有葬花吟?她为什么要焚诗稿,又为什么“迷本性”?一位海外作家说,曹雪芹不会编造焚诗稿这样的“戏”。我未知她为什么那么决断。

伊说太阳下去了。哦,天冷了,那就回屋去吧。

伊无语。想起曾问过伊,在做什么。伊说,刚下课,无处可去,在街上晒太阳。

下雪了,窗子越来越明亮。

电脑里放着秦腔CD。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秦腔了,平居在家,都要有秦之声。似乎只有秦腔才能舒缓我内心的强大压力。

繁重的课总算歇几天了,过两天又是连续上课,想起来真如魔鬼一般。人活着怎么越来越无聊,而寂寞。于是想给朋友打个电话,却发现没有几个可以打电话的人。坐在书房电脑前,想写点文字,冷,冷得双腿发麻,也就没有了写作的欲望。而且文字多么苍白,怎么能表达清楚自己的幽微心思?

每想起与伊的交往,心总是会飞起来。我写过一片文章:一座城市的记忆。一座城市因伊而让人牵肠挂肚。我们一起去的城墙,城墙上的落日,都在心之底显影。没有你的日子,我又如何去登上那颓圯的城头?我怎能经得起那一段生命之轻?

你幽暗的眼神似乎永远是我的痛,我一生再不会走出那幽暗。那天,当你进来坐在我的对面,咖啡馆里的我一下子迷茫。那一刻,我发现,你是我浪迹天涯的人,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一刻,我似乎到了童话世界,不知道人世的磨难与辛酸。我有的只是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能“月满西楼”也就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