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3章 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1 / 3)

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

兰州,在国人心中,是一座边陲城市,荒凉、偏僻、风沙漫天,不见杨柳。这都差不多,但我走过祖国的许多城市,到现在我依然热爱兰州,因为,这座城市有一条黄河从市中流过,这座城市也有许多书店,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节奏还比较慢,适应我这个闲散人员的心态。

我是一个老师,上课之余,我就自己看自己想看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从高考以后我很少勉强自己为考试而读书。一月辛苦挣来的那点钱,经常就变成书籍,放在家里的书桌和书柜中。可是,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读书的时代,据说已经是后现代了,文化也已经开始“消费”了,经典被人遗忘,当下的所谓时尚为人疯狂地追求。

有一位兰州某大学的老教师,经常去书店买书,好书成癖,可很不幸,一次,当他买了书,抱着回家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无情地带到了天堂。第二天,他的妻子和儿子就把他的书用汽车拉到了古籍书店。那一天,我站在书店的柜台前,听着这个不幸的消息,翻着老先生的遗书,我真不知恍惚何世,也不知老先生在天堂还能心安吗?我开始想,我们读书有什么用?当我走过夜晚的兰州街道,我感到了孤独。

赵汀阳说,人们都在追求幸福,但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为了免于痛苦而不得不放弃幸福。确实是这样,比如,你希望找个地方,听听音乐,喝一点咖啡,读几本你喜欢的书,这样的生活也很幸福。可是,你却常常做不到,你怕被人遗忘。为了免于这个痛苦,你不得不疯狂地工作。其实,很可能,你已经很幸福了,但当你和周围的人一比较,你就突然感到不幸福了。因为幸福是相对的,人是一个不会满足的动物,人是最有贪欲的,而欲望又是不能满足的,于是,人永远痛苦。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给我许多满足,当读完一本好书,或买到一本好书,幸福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称做“语言的痛苦”。读书也给我很多烦恼,有时买到一叠好书,用帆布包背着它,走过夜晚的兰州街道,走过华灯初上的街道,我感到一种无助的孤独,甚至有一种荒凉,很辛酸地徘徊在心头。我有时想,我把这有限的薪水换回一叠书,有什么用?一不当穿,二不当吃,你说对社会有什么用处,也看不出多少?古人不是已经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在这个全民讲经济的时代,你的投入能带来多少产出?精神的愉悦社会又不承认,即便你是学富五车,还不如人家一个博士文凭。

2000年,我在北京大学访学,一个秋日的傍晚,我从一个小书店出来,拎着一叠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中关村马路上缓缓而行。太阳已经坠落,晚风萧瑟地从街上刮过,冥色四合,行人稀少,突然,道旁一位妇女低声唤我,我以为她有什么难处,可等我过去,她却向我悄悄地兜售盗版光碟,或许,还有色情光碟。这时,我注意到她怀里还抱着一个不到一岁的婴孩,我摇摇头,继续走我的路。但是,我的心境却无法平静下来,这位妇女这样做明显不对,可在这秋风之夜,她仍然抱着自己这么小的孩子,站在街上,恐怕也是生活所迫。我不知道我是买她的光碟对呢,还是不买对呢?而且,我突然发现我的这一堆书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分量。

钱钟书说,学问是适合二三素心人,在荒江茅屋切磋的。但这样的观点在现在是多么落后,或多么不“酷”,不先锋,如今有几个学者是真正为学术而学术的,龚自珍说“著书都为稻粮谋”。当那些大腹便便之人公费出版一些信口雌黄的专著,竟然还能获奖、破格晋升职称,工资、名誉等等什么都有了时,你还认为读书真的有用吗?曹雪芹写《红楼梦》,泪尽而逝,可现在一些所谓的学者靠考据林黛玉是几期肺结核,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成为博导,当一些作家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只是为了模仿,为了实验和形式主义,或者说,一个作家不是从他两脚站着的那片土地上走来,而是从翻译小说的书页里挤出来,你说你读书还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