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十七周 家校合育(1 / 3)

第十七周 家校合育

周一:家庭教育未必那么重要

在与班主任老师聊天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家长一点儿都不配合学校。细细想来,这话不很公允,家长作为“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将教育孩子的事委托给了专业机构和专门机构——学校。家长就如同是消费者,孩子是我们特殊的服务对象,学校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能轻易指责家长不配合。我也听到一些对家长带有歧视意味的指责,比如我们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有很多的抱怨,说他们家庭教育很成问题,学生在区里的统测中成绩垫底,而且行为规范很差,缺乏教养,等等,反正没有几句好话。

我想我们首先要端正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无论孩子们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无论他们目前的处境如何,他们都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认为,一些专收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学校相比其他学校更有价值,因为这些学校更有机会彰显公平教育的力量。教育,尤其是公办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消除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距的。

不过,我们也不要回避一个现实,就是这些孩子不好教。我想,用专业眼光来看待不好教的原因,如果做理性分析的话,可以总结为这样几条:

1.与环境优越的孩子相比,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自尊感比较弱,这会让他们更容易丧失进取心。

2.环境优越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与学校更相似,而社会经济背景差的家庭,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与学校的主张差距较大,这使得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们在适应学校生活时,面临更大的困难。我们经常批评一些孩子不注意卫生,教养也不够,可是在他们的处境下,他们关注点更多的是在生计问题上,那些对有闲阶级有用的习惯和礼节,对贫困阶层完全无用或基本无用。那些在恶劣环境里求生存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在学校里却遭到歧视,甚至严格禁止,这对贫困阶层是不公平的。而且,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是对孩子们的二次伤害,导致孩子们更自卑。自卑是最终使他们放弃进取的根源,也是他们对抗现有的教育制度的根源。家长和孩子们感觉到学校和教师向他们传授的行为标准是无用的,也是虚伪的,这显然降低了学校的吸引力,导致辍学或隐性辍学。

3.家境优越的孩子比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更能延迟满足,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所谓延迟满足是指个体有能力推迟眼下的快乐,以便将来更充分地享受快乐。研究发现,推延满足感和学习上取得成就是密不可分的,这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而之所以社会经济背景差的孩子更不愿意延迟满足,这与他们的贫困状况有关,也与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慌情绪有关。家庭条件良好的孩子显然比外来务工子女更从容,显然与他们有更强的安全感有关。

此外,家庭文化差异也使得农村来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差异显著,总体来说,城市文化是“陌生人”的文化,这种文化很注重规则意识,而乡村文化是熟人文化,公德心要略逊些。我这里无意比较这两种文化的优劣,我只是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事实上导致了文化的隔阂,也导致了对乡村里来的孩子们的文化偏见,加剧了乡村孩子对城市学校和教师的抗拒。

我们想象一下,家庭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条件下,农村的孩子要是能迅速适应城区学校的文化环境,并且顺利地接受学校给予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那是不是这些孩子就得背叛自己的家庭文化背景?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得不背叛自己赖以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的文化背景,是不是逼迫这些孩子们成为“两面人”?

城区学校和教师抱着自己的文化优越感拼命教化这些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们,是不是过于霸道了呢?如果我们无视家庭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而直接将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灌输给孩子们,是无礼的,那就是对孩子们的二次伤害。从人道的角度看,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放弃“自以为是”的姿态,与每一个不同来历的孩子们及其家庭进行对话,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再来审视目前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帮到他们。否则,我们这些“既得利益者”就是一群傲慢的人,而傲慢从来不是教育者应有的姿态。

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容易受歧视,离异家庭子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非议。

首先我不认为离异家庭子女有什么问题。我们一直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父母双全的孩子最幸福,其实未必是这样。没有证据表明父母离异会对孩子构成心理上的伤害,也许生活在无爱的家庭里,那些孩子才是值得去关爱的。有研究认为,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不如离异前父母的冷战或热战。而即使经历了家庭的不幸,如果孩子有强大的心理调适能力,他们的处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更何况,痛苦的经历对一些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我们不能低估人的自我修复能力。真正需要同情和关心的是那些也许受轻微伤害,却无力做自我调适的孩子。

一些孩子的人格特质特别容易导致“低自尊”。如一些孩子是内控型人格,还有一些是外控型人格,前者认为自己能掌控命运,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而后者则认为环境过于复杂,是环境造成自身的问题,他们比内控型的孩子更自卑。显然,那些外控型人格特质的孩子更需要同情和关心,至于父母离异,只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

所以,父母离异本身并不是问题,孩子有没有受伤害才是问题。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的处境,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有没有严重的令他们伤心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质,因为一些孩子比另一些孩子更容易被伤害,他们格外需要同情与支持。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科普 / 全本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孙三宝
本书作者从易经的每一卦中挖掘出来若干感悟,阐述了64个实用而精妙的人生大智慧,让读者在解读易经的同时,走向人生的成功。
21万字2018-12-2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