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62章 往事纪实(21)(1 / 3)

我们有了一支新旧交替、相对稳定、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创作队伍。不少富有经验的老作家,依然宝刀不老、笔耕不辍。新时期之初崛起的、如今已步入中年的作家,在艺术上逐步走向成熟,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90年代以来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生气勃勃、富有潜力,消除了人们“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忧虑。而成人文学作家的加盟和“自画青春”少年作者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儿童文学创作队伍。

我们有了一个有利于儿童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从中央到地方,宣传部门、文学团体、出版单位同心协力抓原创作品,花色品种之多,前所未有。实施精品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健全激励机制,改善创作条件,大大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激活了儿童文学的生产力。

然而,毋庸讳言,我国的儿童文学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中小学生没有走出应试教育阴影,又有多种媒体并存、文化消费多元选择的情况下,要改变小读者淡薄、疏离文学读物的状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从当前创作的总体情况来看,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富有强烈感染力、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精品力作也还太少。作家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学识素养、艺术功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批评方面,对儿童文学现状的研究,尤其是对少年儿童文学接受状况的研究,仍显得十分薄弱。所有这些,都是发展、繁荣跨世纪儿童文学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迈向新世纪的儿童文学”,这是一个严肃的、饶有兴味的话题。我们要站在新旧世纪的交会点上,回顾既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认清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明确世纪之交儿童文学的历史任务和作家的光荣职责,满怀信心地迎接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在21世纪里,我国将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就落在跨世纪一代少年儿童身上。

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当具有综合素质,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复兴,而文学艺术在素质教育、美育中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铸造意志品格、陶冶道德情操、塑造新世纪的民族魂,可以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儿童灵魂工程师”的儿童文学作家,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理应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塑造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少年儿童培养高尚的理想信念,优美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培育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考、探索新世纪儿童文学的走向、格局,既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时代及时代赋予儿童文学的任务,也不能离开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及未来一代的审美需求、欣赏习惯。高扬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旗帜,弘扬人文关怀、热爱科学、崇尚大自然的精神,贴近未来一代的生存状态、内心世界、审美情趣,发掘艺术幻想、幽默品格、游戏精神等美学特质,强化面向网络时代、面向文化市场、面向世界的意识……这一切,既反映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儿童文学观念的变化和创作态势的调整,也预示着世纪之交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趋势。这些话题是探讨迈向21世纪的儿童文学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这次会议采取论坛的方式,深切地期盼大家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广泛对话,力求在生动活泼的讨论和争鸣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小读者呼唤儿童文学精品,新世纪呼唤儿童文学大家。我们要有更多的与伟大时代相称、让亿万少年儿童爱不释手的精品名篇,要有新世纪的冰心、中国自己的安徒生。让我们加强学习,提高素养,热爱生活,熟悉孩子,潜心写作,勇于创新,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向着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巅峰攀登!

预祝这次创作会议圆满成功!

2000年5月28日

让儿童文学走进小读者

这次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党中央重视、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是具有伟大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同时,又是针对当代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提出来的,是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