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61章 往事纪实(20)(1 / 3)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不久召开的。这次人代会通过的“七五”计划,为我们描绘了今后五年建设和改革的宏伟蓝图,确定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雄图大略,“希望广大思想文化工作者,都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联系群众,深入生活,勇于开拓创新,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培育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激励人们满腔热情地献身四化建设”。党和人民对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这些要求和期望,我们儿童文学作家理应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我们这次会议的主旨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把少年儿童工作提到战略地位的号召,更好地发挥儿童文学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代“四有”新人中的作用,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儿童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水平,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儿童文学同文学其他门类一样,取得了明显的、长足的进展,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创作活跃、人才辈出的喜人景象;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也在开拓中不断前进。

我们已经形成一支相当可观的、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现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以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为主的约有150人,加上各地分会会员,总数就上千了。如果再算上分布在各条战线、还没有加入作协的业余儿童文学创作者,就组成了一支为数3000人左右的庞大队伍。这支队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和党的文艺方针鼓舞下,逐步摆脱了“左”的思想桎梏和旧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在儿童文学观念上有所开拓和更新,对儿童文学的功能有了更为开阔的理解,思想日益活跃,创作热情高涨。老一辈作家壮心不已,笔力犹健,努力为儿童文学这个小百花园锦上添花,继续以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中年作家思想、艺术上日趋成熟,他们勤耕细耘,不断有新作佳构问世;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儿童文学战线上一支生气勃勃的新军正在崛起,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更大繁荣的希望所在。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样式,包括小说、诗歌、童话、寓言、散文、传记、报告文学、科学文艺、剧本和影视文学等,都出现了一批深受小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整个创作呈现一种开拓、创新、多样化的发展势头,显示出了若干引人注目的特色,这表现在:进一步拓展了创作题材,注意把儿童生活同成人生活、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描绘;坚持从生活出发,多层次、多色调地刻画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性格、着力表现巨大现实变革在孩子心灵上的投影;更加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儿童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注重以情感人;打破某些陈旧的创作模式和框架,探索、追求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的新的表现手法、形式和技巧。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这些新进展、新收获,是值得重视和赞许的。

当然,对于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就,我们没有丝毫足以自满的理由。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同伟大时代的前进步伐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相比,同广大少年儿童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相比,我们儿童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还很不相称,在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少年儿童心声,塑造当代少年新人形象,探求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新和美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思想、艺术上出类拔萃,能够深深打动孩子心灵,在新时期少年儿童中具有广泛、深刻影响的力作、精品还是太少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界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在提高作品的质量上下功夫,争取儿童文学创作的思想水平、艺术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精美的作品,满足亿万小读者多方面、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

我想,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儿童文学创作质量这个主题,我们这次会议可以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增强时代特色,塑造更多闪耀时代光彩的、能够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人物形象?

二、儿童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遵循自身的艺术规律,在思想、艺术上创新?如何看待创新与时代、创新与传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