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1章 儿子(1 / 3)

那孩子战战兢兢地哭泣,参加了母亲的葬礼。一听悉达多称呼他为自己的儿子,并且欢迎他一起住在瓦树地瓦的茅舍里,孩子心里感到羞怯而闷闷不乐。一连数日,他天天坐在埋葬母亲的山上,面色苍白,两眼呆呆地望着远方,他紧锁着心扉,面对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抵抗。

悉达多体谅他的悲伤,不去打扰他,任他自由行事。悉达多知道儿子并不认他为父亲,不能像爱父亲一样来爱自己。他也慢慢看出,这个十一岁的孩子生来受到母亲的娇生惯养,自幼在有钱人的环境中长大,满身是有钱人的习惯,吃惯了好菜好饭,睡惯了柔软的床,使唤惯了男仆丫鬟。悉达多明白,对于一个陌生而贫苦的地方,这个骄纵成性而且悲伤至极的孩子一时是无法感到满意的。他不逼迫这孩子,只是默默地做着很多事,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他吃。悉达多希望,用和善的耐心,慢慢地赢得这孩子的心。

当孩子刚来这里的时候,悉达多感到极为满足而快乐。可是后来,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这孩子仍然是愁眉不展、落落寡合,言谈举止傲慢无礼、目中无人,既不帮忙干活,也不尊重两位老人,还把瓦树地瓦种的果树上的果子全偷吃掉。这时候悉达多开始明白了,儿子给自己带来的并不是快乐和安宁,而是悲哀和苦恼。然而他仍然爱自己的孩子,他宁愿忍受爱所带来的悲哀和苦恼,而不愿享受身边没有孩子时的快乐和安宁。

自从小悉达多来到这茅舍以后,两位老人把工作分开了。渡口上的事情全由瓦树地瓦一个人承担。悉达多为了能多同儿子在一起,就做些茅舍中的杂事和一些田地里的农活。

一连好几个月,悉达多一直极为耐心地等待着,只希望儿子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接受自己的父爱,希望或许还能换得儿子对自己的爱。一连好几个月,瓦树地瓦一直是不发一词,从旁静观,以待其变。

有一天,小悉达多又发了脾气,不听父亲的话,反抗他父亲,折磨他父亲,而且还摔破了两个饭碗。到了晚上,瓦树地瓦把悉达多拉到一旁,同他商议。

“原谅我,”瓦树地瓦说,“作为朋友,我跟你说说心里话。我看得出来你现在很苦恼,很不快活。我的朋友,你的儿子是在折磨着你,同时也在折磨着我。这只小鸟过惯了另一种生活,住惯了另一种巢穴。以前你从荣华富贵的生活中逃亡出来,是因为你对那种生活感到作呕和厌恶;而他离开那些完全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己。我已经问过这条河了,我的朋友,我已经问过许多遍了。这条河笑起来了,它嘲笑我,它也嘲笑你,对我们的愚蠢,它笑得发抖。水找水,年轻人找年轻人。你的儿子在这个地方不会快乐的。你可以去问问这条河,听听它怎么说。”

悉达多感到很苦恼,他望着面前这张仁慈的面孔,那上面有许多和蔼的皱纹。

“我怎么能同他分开呢?”悉达多轻轻地说,“再给我一些时间吧,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在为他而奋斗,我是想打动他的心,我想用爱和耐心把他改变过来。这条河有一天也会向他说话,因为他也是被这条河的流水声召唤来的。”

瓦树地瓦的微笑显得更诚恳了。

“对,你说的没错,”他说,“他也是被召唤来的,他也是属于永恒的生命。但是你和我知不知道他是被召唤来做什么,去走哪一条路,去干哪一种行为,去经历哪一种悲哀?他的悲哀不会是轻微的。他的心骄傲而冷酷。他大概会遭受到很多痛苦,会犯下很多错误,会做下很多不义之事,会犯下很多罪恶。告诉我,我的朋友,你是在教育你的儿子吗?他顺从你的教诲吗?你打他吗?你惩戒他吗?”

“不,瓦树地瓦,这些事我一样也不会对他做。”

“这我知道。你对他一点也不严厉,一点也不处罚他,从来不命令他,因为你认为温和比严厉更有力,滴水比岩石更有力,仁爱比强制更有力。非常好,我赞赏你。然而,你在这方面,你不对他严厉,你不惩罚他,这会不会是个错误?难道你不是在用你的爱桎梏他吗?难道你不是在用你的善良和耐心羞辱他吗?难道你不是使他在这里更难熬吗?难道你不是在强迫这个骄纵成性的孩子,逼他和两个连米都视为稀罕而只吃香蕉的老头住在一起?老头的想法不可能被他接受,老头的心已经衰老、平和了,不可能和他的心一样快速跳动。你现在不是强迫吗?不就是在惩罚他吗?”

悉达多垂头望着地面,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好。

“你认为我该怎么办?”他轻轻地问。

瓦树地瓦说:“把他带到城里去,把他带到他母亲的屋子里去。还会有一些仆人住在那屋子里,就把他送到他们那里。如果他们已经不住在那里了,就把他交给一位教师,并不是为了让他受教育,而是为了他能同别的男孩女孩在一起,为了他能生活在他所属于的世界中。你一向想过这么做吗?”

“你看透了我的心,”悉达多伤心地说,“我常常想到这种做法,可是,他心肠这么硬,怎么能在这世界上生活下去?他说不定会以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说不定会让自己沉溺在欢乐和权力中,说不定是会重犯他父亲犯过的一切错误,说不定会深深陷落在轮回中的。”

摆渡人再度露出了微笑,他轻轻拍拍悉达多的手臂,说道:“这件事去问问这条河吧!我的朋友,听听对你的嘲笑吧。你真的以为自己做过的那些蠢事,你儿子不会再做?你能保护你的儿子免于陷落到轮回中去吗?你怎样保护他?用教导,用祈祷,还是用告诫?我亲爱的朋友,难道你忘了自己曾经在这里告诉过我的故事吗?那是有关婆罗门的儿子悉达多的故事,一个很有教益的故事。可是昔日有谁保护住了悉达多,让他免于陷落到轮回中,让他免于堕入罪恶、贪婪和愚蠢之中?他父亲的虔诚能保护住他吗?他老师的告诫能保护住他吗?他自己的知识和他自己的探求能保护住他吗?哪一位父亲、哪一位老师能阻止他,能不让他去过他自己的生活,不让他用他的生活把他自己弄脏,不让他全身载满罪恶,不让他自己去喝下那杯苦酒,不让他去寻找他自己的路?我亲爱的朋友,你认为有人能避开这条途径吗?因为你自己希望能看到你的儿子避免悲哀、痛苦和幻灭,你就以为他也许能避免这条历程?然而,即使你为他死十次,他的命运你依旧一点也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