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6章 现代教诗的意义和策略(2)(1 / 3)

【解题】:

此篇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蒹,没有长穗子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它们都是水边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简注】:

[苍苍]深绿色。秋天芦苇变成深青的颜色。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凝成霜。

[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意中有所指的那个人。

[一方]另一边。

[溯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去。溯,逆流而上。洄,曲折迂回的水道。

[从]追随,追逐,这里可释作“追寻”。

[阻]险阻,指道路难走。

[长]遥远,漫长。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宛如,好像。

[水中央]这里特指环绕在水中的高地。

[凄凄]凄清寒凉的样子。

[晞]干。

[湄]水草交接的地方,即水滨,岸边。

[跻]升高。这里是说道路险峻,需要攀登而上。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采采]芦花白灿灿的样子。

[已]停止。这里是“干”的意思。

[]水边。

[右]这里是道路迂回曲折的意思。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欣赏】:

这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描写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在艺术上也表现出很高的成就。

这是一首有关爱情的诗歌,文中的少年爱慕着在水中一方的女子,蒹葭本是一种水草,在文中却仿佛有了生命,总是将诗人心仪的姑娘隐藏。让诗人总是在寻找着,那位伊人的方向。想去又不敢去的心理,这正是古人那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礼教观念。

“水中央”、“水之湄”与“水中坁”都是在那漂渺之中仿佛带了面纱让人看不透,也说明了这位诗人对爱情那种高洁的思想情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题】:

喜,高兴。题意是为春夜下雨而高兴。这是一篇写春夜雨景的名作。

【简注】:

[当春]正值春天。

[乃]就。

[潜]悄悄地。

[俱]都。

[晓]清晨。

[红]指花。

[花重]指花沉甸甸地。

[锦官城]即成都。

【欣赏】:

该诗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赞美春雨是“知时节”的“好雨”,在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就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抓住春雨的“潜”、“无声”等特征,进一步赞美春雨是“好雨”。五、六句实写作者见到的景象:田野与小路都笼罩在乌云之中,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在闪亮着,看来,这“好雨”将下一夜。七、八句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明晨再去看那被雨打湿的花朵,将红艳艳、沉甸甸地开满整个锦官城。该诗写得轻松、自然、含蓄,标题中的“喜”字在诗中一次未提,字里行间却无处不渗透出“喜”意。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