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25章 [英国]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年)(1 / 2)

作家简介

T·S·艾略特是现代英美诗歌中极有影响的一位诗人,他早年在哈佛大学读哲学,1908年受法国后期印象主义的影响,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活动。1917年出版的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观察到的事物》和1920年出版的《诗选》,以鲜明的现代感情,标志着与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浪漫主义传统的决裂。1922年发表的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的幻灭,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改入英国籍,加入英国国教。作于1939-1948年间的《四首四重奏》是艾略特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结合而登峰造极的作品。

1948年,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国内关于艾略特生平中较为权威的一种。不过,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这位现代派大诗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城的一个砖瓦商家庭,年少聪慧,14岁便开始写诗,29岁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当时只引起了少数几个人的注意。到34岁时,他发表了长诗《荒原》,从此,艾略特的名字就与这首诗密不可分,成为现代诗歌史开篇的象征。

《荒原》、《四首四重奏》《荒原》究竟是怎样一首诗?我敢说,尽管有很多人知道它,但这很多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却没有完整、认真地读过它;所以,我们也不准备反其道而行之,且只看开头部分: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夏天来得出人意外,在下阵雨的时候这一段情节摘自1913年版玛丽·拉里希伯爵夫人的回忆录《我的过去》,反映了上流社会生活的空虚无聊——译者注。

来到了斯丹卜基西慕尼黑附近一湖名,游乐之地,艾略特用它来代表欧洲中部的现代荒原——译者注。;我们在柱廊下躲避,等太阳出来又进了霍夫加登慕尼黑的一个公园——译者注。,喝咖啡,闲谈了一个小时。

我不是俄国人,我是立陶宛来的,是地道的德国人。这一行原诗是德文——译者注。

而且我们小时候住在大公那里我表兄家,他带着我出去滑雪橇,我很害怕。他说,玛丽,玛丽,牢牢揪住。我们就往下冲。

在山上,那里你觉得自由。

大半个晚上我看书,冬天我到南方。本诗译者为赵萝蕤。

这首长诗晦涩难懂,我看到的这个译本,仅原注和译者注就达95条,可谓一绝;但是对艾略特那代人来说,这首诗却是一个巨大的震动,有人称奇,说它对即将出现在美国的“新艺术”是一次沉重打击:“我立刻感到它使我倒退了20年。”有人表示不可理解。知名的批评家康拉德·艾肯在评论这首诗时指出,它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它的非连贯性,而不在于有序性;在于模糊性,而不在于可解释性”。他这首诗是具有“强烈文学意识”的作品。对于绝大多数为这首诗欢呼的人来说,它是一篇宣言,揭示了“我们时代的弊端”,而反对派则认为它表现的纯粹是个人的感受,是一种文字游戏阿克罗伊德:《艾略特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第117118页。

艾略特的传记作者彼德·阿克罗伊德还写道:然而,《荒原》成为名作最初并不是在这些批评家那里,而是在大学生和青年作家中。他们认为它显示出了一种现代感受。“爵士乐”般的节奏、城市与郊区的意象、人类神话学的时髦应用以及引语在诗中的出现——所有这一切正像埃德蒙德·威尔逊所说的那样,是“最时兴的巨大轰动”。对《荒原》的崇拜发展成为一股狂热。哈洛德·阿克绅在一次保守党的盛会上为客人朗诵了这首诗;在伊夫林·沃的《故地重游》这部小说中,唯美主义者安东尼·布朗歇从他大学宿舍的窗口高声朗读《荒原》。《荒原》被年轻而有抱负的诗人广泛地模仿着。布赖恩·霍华德说“这简直成了一种瘟疫,眼睛只要一落到新投来的诗稿上,马上即可见到‘石头’、‘灰尘’、‘干燥’这类词语,以致使人立刻就想把稿子扔进废纸篓”。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荒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从此之后这声誉从来没有消逝过,艾略特甚至感到他被禁锢在这种成功之中了同上,第118页。

《荒原》成名后,艾略特继续向现代诗歌的深度进军,用紧凑、锐利的文字和富有音乐性的句子表现其作品始终如一的主题——荒芜、平庸、乏味的现代社会生活。

在政治上,艾略特自称是一个“保皇党”,在文学观上,他基本上也属于古典主义者,但令人不解的是像他这样的人却写出了最现代的诗,并成为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一代宗师。用他自己的话说:“诗人与生俱来的任务并非操作美丽的语言,而是透视美丑的根底,观察倦怠、恐怖与荣光。”的确,他已将这一切完美地织入了自己的诗篇。

按照美国书评家费迪曼的意见,艾略特并非一个难以读懂的诗人,重要的是习惯,因此:艾略特的诗可按年代顺序阅读。和本书所列举的其他作家不同,艾略特在性格上是逐渐成长的。他的成长不只是技巧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从技巧方面而论,艾略特的诗从严谨利落、充满引喻、典故的作品,转向纯粹、音调铿锵且具有交响形式的诗篇。在精神方面,从1917年普罗孚洛克指艾略特的诗集,又译《普鲁夫洛克的情歌》。的讽刺,经由《荒原》(1922)孤立恐惧的绝望,而产生《四首四重奏》(1943)形而上思索的宗教意味。

相关小说

有求必应 经典 / 连载
有求必应
彼得·梅尔
有求必应》的故事是从主人公班尼特在《国际论坛先驱报》上为了生计而刊登的求职广告开始的。 这则广告,引来了尽管很有钱但却想要逃避税收的居里安。 在法国美食以及居里安言语循循的诱导和小小的威胁下,班尼特接受了这份工作。 有钱可花,有佳肴可享,如此轻松的生活口味,为什么不接受?! 就在班尼特入住居里安在摩纳哥的公寓,约来了旧情人素西打算共度良宵时,故事出现了转机。 一只班尼特接收需转交给居里安的重要黑
0万字2019-02-01
水浒全传 经典 / 全本
水浒全传
施耐庵,罗贯中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
93万字2020-08-15
十日谈 经典 / 连载
十日谈
薄伽丘
书中讲述的,是在1384年,某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村中的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多种多样,批判教会,嘲弄教传授的罪恶,谴责禁欲主义,深刻暴露了和斥责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万字2019-01-07
ʫƷ 经典 / 全本
ʫƷ
【梁】锺嵘
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语中加以辨明。出于补正,书末附录整理者之《诗品》校正本,这是八十年来几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总汇,供读者在阅读和征引时加以利用。
1万字2020-07-15
复乐园 经典 / 连载
复乐园
约翰·弥尔顿
该书是英国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弥尔顿继长篇圣经题材诗《失乐园》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可说是《失乐园》的续篇。
5万字2019-03-29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经典 / 连载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瑞士)施皮特莱尔著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
15万字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