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25章 从贾政论山谈起(1 / 1)

灯下翻阅《红楼梦》,无意中翻到这样一段:大观园造好后,贾政率领一帮清客去察看,一开门,“只见一带翠障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园来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看到这,掩卷细思,觉得这些话虽出自贾政之口,却可以说是反映了曹雪芹的美学思想。

凡到过江南园林的人,都盛赞它的美,为什么呢?因为它玲珑、俊美,讲究含蓄,常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们文艺创作也应这样,讲究艺术构思,充分揭示出事物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不能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刻画人物方面,就有这样的特长。它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变戏法时不急着把“底”透给观众一样,也不急着露出人物的真实面目,当你一进入作品,它便从各方面伸出无数形象的触角来,把你吸住,然后逐渐把你引到它所要达到的地方去。例如贾母,这个封建末世社会缩影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一般人刚一打开书本,谁不认为她是“慈爱可亲”的“老祖宗”呢?她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她一见黛玉,未等黛玉下拜,便一把将黛玉“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并对黛玉“百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多么的“疼爱儿孙”啊。但随着黛玉的叛逆性格的不断显露,她也逐渐撕开了笼罩在自己脸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其凶残面目。她对黛玉的“心病”虽然早已“猜着了八九”,也明知一旦断送了黛玉的“想头”,就会“弄坏了她”,但仍残酷地扼杀了黛玉与宝玉的爱情,逼得黛玉口吐鲜血,奄奄一息。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作者就是这样,不特意点出贾母的坏,却先写她的“好”,最后让她以她自己的行动证明她的坏。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刻画出了贾母的真面目。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评这种写法为“峰峦全露,又用烟云截断”,是“欲擒故纵”法。其实,这正是恩格斯所告诉我们的:“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手法,使自己的作品像橄榄那样,经得起咀嚼,读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无穷,这样才能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贾政所说的大观园的这种布局,也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修园子的目的是叫人看,但在园子门口又用一座山挡住,使你一下子不能穷其奥妙,这种欲露未露、对立统一的状况就会更加强烈地调动起你游览的兴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是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组成的。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也是这样。无数事实已经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再没有比那种欲决未决、欲露未露着的矛盾的事物更引人关心的了。文艺创作只有揭示了事物的矛盾状况,揭示了人物心理或行为的矛盾状况,才会更强烈地引起读者对事物的发展结局、对人物命运的关心。如果我们一开头就知道了事情的结局和命运,“还有甚趣”!

有时候,一些有才能的艺术家,为了揭示某一事物,偏偏要强调与其对立的因素。王夫之就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则倍增其哀乐。”我们看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死时那“毕毕剥剥”放得正欢的鞭炮,都印象很深吧。鲁迅正是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方法,向把祥林嫂逼死的那个把富人的天堂建筑在穷人的白骨上的社会提出了更强烈的控诉。

因此,文艺创作只有遵循了这种辩证法的规律,才能符合生活的逻辑,才能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再拿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吧,在生活中,人们的性格是十分生动、十分丰富的,不会是那么简单的。更何况,生在阶级社会,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还往往有着外貌与内心、表现与本质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对人物的刻画,绝不能是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应在表现出他们的阶级的共性的前提下,着重刻画他们独特的、为人意想不到的个性特征。这样,才会缩短与生活的距离。

载《通俗文艺家》1982年第4期

相关小说

有求必应 经典 / 连载
有求必应
彼得·梅尔
有求必应》的故事是从主人公班尼特在《国际论坛先驱报》上为了生计而刊登的求职广告开始的。 这则广告,引来了尽管很有钱但却想要逃避税收的居里安。 在法国美食以及居里安言语循循的诱导和小小的威胁下,班尼特接受了这份工作。 有钱可花,有佳肴可享,如此轻松的生活口味,为什么不接受?! 就在班尼特入住居里安在摩纳哥的公寓,约来了旧情人素西打算共度良宵时,故事出现了转机。 一只班尼特接收需转交给居里安的重要黑
0万字2019-02-01
水浒全传 经典 / 全本
水浒全传
施耐庵,罗贯中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
93万字2020-08-15
十日谈 经典 / 连载
十日谈
薄伽丘
书中讲述的,是在1384年,某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村中的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多种多样,批判教会,嘲弄教传授的罪恶,谴责禁欲主义,深刻暴露了和斥责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万字2019-01-07
ʫƷ 经典 / 全本
ʫƷ
【梁】锺嵘
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语中加以辨明。出于补正,书末附录整理者之《诗品》校正本,这是八十年来几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总汇,供读者在阅读和征引时加以利用。
1万字2020-07-15
复乐园 经典 / 连载
复乐园
约翰·弥尔顿
该书是英国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弥尔顿继长篇圣经题材诗《失乐园》之后的又一力作,也可说是《失乐园》的续篇。
5万字2019-03-29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经典 / 连载
奥林匹斯的春天: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瑞士)施皮特莱尔著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
15万字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