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8章 马知遥的小说世界(1 / 1)

大凡文学上的成功者,往往是抛弃了前人的窠臼,直接从生活源泉中发掘,对生活具有独特感受和表现的那些艺术创造者。马知遥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

马知遥本名马明春,湖北回族,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虽非中文系出身,也非宁夏土生土长,但他却是新时期最早突破禁区,大胆表现民族生活,正面描写伊斯兰教的回族作家之一。记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的小说《古尔邦节》在《朔方》发表后,在自治区内外曾引起了不少人的惊讶和赞叹:作为画家的马明春,怎么突然变成了作家马知遥,而且出手不凡!他说,文学艺术触类旁通,都源自生活,也都是造型艺术。绘画用素描、色彩、线条造型,表现生活;而文学用语言造型,表现生活。他一直坚持到生活的底层感受生活,收集素材,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他认为对作家来说,需要的是“真诚、真挚和真实”。这是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的为文之道。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严肃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克服困难,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十余年来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从而使他不仅成为有代表性的宁夏几位专业作家之一,而且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反映回族生活为主,但也有表现别的民族生活的,其题材是十分广泛的。它们中,有描写农村回族人物的“纳氏兄弟系列”,也有表现普通知识分子追求的《诱惑》《金不换》;有渲染山野之豪气,展示大自然之真谛的《黄米干饭》,也有刻画西部人生命运的《静静的月亮山》《搭伙》《三七》……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地域和文化色彩。作家以他那艺术的画卷,多彩多姿、生动传神地描画了西部穆斯林的人文景观和黄河、沙漠、荒原等自然景观,因而被人称之为“宁夏的文化小说”。他的小说,超越了以往一些回族文学作品的局限,在注重描写回族人物外部特征的同时,尤其注重刻画、表现回族人物内在的心理素质,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回族人物形象,丰富了回族文学的人物画廊。在表现民族生活,塑造回族人物时,马知遥并非是一味溢美、粉饰,他往往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民族性格中的消极、落后的层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深刻的自省;他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写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包袱,从而发人警醒,富于启迪,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马知遥作品的艺术风格,是讽而不伤,野而不鄙。“讽”,是说他的作品大多带有批判的色彩。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有缺点的,其生活是有缺憾的。作家以冷峻的笔调描写他们,揭示他们在具体生活环境里所形成的麻木、无奈和冷酷,在小生产的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和诙谐自嘲。但这种批判不是“伤害”和“中伤”,而是“讽谏”,在作家冷峻、辛辣的笔调中,我们不难察觉他对民族的一片热忱。“野”,是说他的作品大多具有一种野性、野情和野趣。这不仅从他作品中率直、大胆的语言和描写中可以感觉到,而且可以从他作品内容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原生态的野趣、“粗野”中的文明、粗犷中的个性而感觉到。因而,这种“野”,不是“鄙野”,更不是“粗鄙”,而是冲破了旧礼教、旧规范的至真、至美、至善,合乎人的本性和自然,与西部生命同构的一种独特的美学风范。马知遥作品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他冲破了传统的束缚,直接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鲜活的营养和审美感受,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深刻观照西部人生的艺术画卷,一个新鲜、神奇的小说世界。

载《宁夏日报》199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