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3章 革除旧习开新风(1 / 2)

革除旧习开新风——天津市劳模刘延魁创新之路200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晴空丽日,惠风和畅,花木葳蕤,春意盎然。天津市领导同志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郑重宣布的名单中,曾是津南区九个镇级卫生院中最脏乱、最落后的双港卫生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医主治医师刘延魁也在其中——全区卫生战线仅此一人!这喜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翩翩飞传,在茫茫400多平方公里的津南大地,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双港镇16个行政村中,广大群众心悦诚服地交口赞颂:“咱延魁院长就是功有应得嘛——他创新的义举真是不少!”

“是啊,他令人感动的事迹太多了!他身先士卒地率领全院医护人员,创造性地在全市农村,首开了卫生工作为社区服务的先河,打破了过去‘医不扣门’的官医陋习,树立起今天‘主动上门’的服务新风!”

党给的荣誉最光荣,群众的评价最公正。那么,刚届知天命之年的刘延魁所领导的卫生院,现状怎样?在他十二年前“受任于败军之际”时,用的是什么回天之术?后来,又有哪些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呢?

两个效益,全区之冠

在天津市区东南五公里的津南区双港镇政府马路错对过,有一座去年投资493万元,今年刚刚建成的新颖、气派、面积达2400平米的综合门诊楼,这里设备先进、科室齐全、功能完善,可以极大地满足全镇人民的卫生需要——这就是刘延魁他们,十多年来,千方百计地自筹资金11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医疗条件,并在局、镇领导支持和帮助下,新建的卫生院。

在刘延魁担纲的这只有20名医护人员、7名临时工和11名退休职工的镇级卫生院中,有他引进的本、专科医务人员12名,这就确保了较好的技术水平和人才梯队建设。全院上下,在医术精良、率先垂范、服务热诚、乐于奉献的刘延魁带领下,从便民、利民出发,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和坚持不渝的行动,彻底摈弃了“医不扣门”传统旧习,代之而来的是主动走出院门、踏进社区、登门服务的清新之风!这积极服务“三农”,堪称天津市广大农村的卫生创举,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名冠全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他们精心的诊治和周到的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博得群众的广泛赞誉。全院预约送医、送药年均600多次;电话出诊、入户查体连年都超4000次;建立家庭病床1000多张,每年都为2000多患者解除病痛——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达100%!

在经济效益上,也颇为可观:在1993年,全院亏损9万元,出人意料的是,刘延魁出任院长一年后的1994年即扭亏为盈!此后,一直保持着跨越发展的可喜之势,营业额年年成倍增长:从1993年的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02万元,增加了49.3倍;近两年来,该院人均收入,连续荣居全区卫生系统榜首,2004年的人均收入高达13.5万元!

正因如此,该院实至名归地获得了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荣誉:先后蝉联在全区开展的多项活动的先进集体和红旗文明单位、“十五”立功先进集体等20多项,涌现出先进个人40余人次,在2004年坚决落实戴相龙市长提出的“为农民查体”活动中,该院又被评为先进集体;领军者刘延魁院长,也连年荣膺区级优秀党员和卫生系统优秀院长,天津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市级“九五”和“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在2003年抗击SARS中,他荣获“天津市抗击SARS先进个人”,2005年,他被评为市级农民查体先进个人,并获天津市劳动模范殊荣!

由于十二年来,书记兼院长的刘延魁领导有方、经营有道,所以,该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曾在区、市电台、电视台和报刊上屡作报道,区、市领导同志也数次莅临指导,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在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改革中,起到了借鑑、示范和推动作用!

面对丰收的硕果,人们习惯于沉浸在庆贺的喜悦之中,而往往未念及或忽略了播种、施肥和浇灌时的艰辛,殊不知,那当初劳作的咸涩汗水,远比这甘甜的果汁,更有一番内涵丰富的滋味……如此说来,今天掌声盈耳、鲜花满怀的刘延魁,过去是以怎样的心态和雄姿,赢来而今的辉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