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章 阿拉伯海南部(1 / 3)

郑和的船队一路向西,从印度与斯里兰卡岛之间的保克海峡间穿行而过,绕过科摩林角,便驶入了另一片海域。当然,郑和多次下西洋,并非一直沿用这单一路线航行,如后几次下西洋,他就从斯里兰卡岛南端绕道而行,或北行登陆印度沿岸,或辗转驶入波斯湾,或一路抵达红海,或穿越马尔大夫群岛直抵非洲索马里半岛。这片海域是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是印度洋西北部水域。东靠印度,西沿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南面即印度洋,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海域向北由阿曼湾经过荷姆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向西由亚丁湾通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包括亚丁湾和阿曼湾在内面积386万平方公里。为海上交通要道。

阿拉伯海整个海域岛屿较少,沿海地区大陆架面积狭小,仅印度半岛沿岸较为宽阔,孟买以北沿岸,宽度达352公里。主要岛屿有索科特拉岛、库里亚穆里亚群岛、马西拉岛和拉克沙群岛。阿拉伯海西部的亚丁湾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海湾,系由地层断裂形成,属于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阿拉伯海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温较高。临近阿拉伯半岛海面由于陆地干热气流的“烘烤”,水温可达30℃以上。11月至翌年3月常吹东北季风,降水稀少,为干季;4~10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为雨季,在夏秋之交常发生热带气旋,伴有巨风恶浪和暴雨。海流随季风风向而变化,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受东北季风作用呈反时针方向。沿岸大陆架蕴藏有相当数量的石油与天然气有大量的砂、砾石和牡砺壳可供作建筑材料用。海中生物资源也很丰富,主要食用鱼有鲭鱼、沙丁鱼、比目鱼、金枪鱼和鲨鱼等。

(一)郑和的科钦

波浪反复敲打着岸边的礁石,港口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嘎嘎,嘎嘎”,一阵吱嘎作响之后,在五个赤着上身的精壮汉子的操作下,一面3米见方的硕大的蓝色渔网被缓缓放入水中,渔网以四根长达3米以上的木棍绷紧,木棍的另一端收拢起来,固定在巨大的木架上,木架和木棍顶端通过长长的绳子连接,绳子的另一端从木架下垂落,用巨石绷紧,这绳索是用当地特产的椰子树的纤维编结而成,用力拉扯着绳索的汉子们喧哗着,似乎非常关心这一网的收获。这是一幕与中国云南水乡完全相同的捕鱼场景,不过,它发生在印度南部卡拉拉邦的海港城市科钦。

科钦的当地人说,中国渔网是中国人带来的。岛上有一块介绍中国渔网来历的石碑,上面写着:“大约在公元1350年至1450年,中国人从科兰加诺尔迁居到科钦,并把这种中国渔网带到了这里……”在科钦半岛上的印葡博物馆里,一块介绍科钦历史的展板上有这样一段话,“自1341年后,佩里亚河和帕姆巴河遭遇了可怕的洪水。两条河在入海处吞没大片平原,与岛屿形成了所谓的回水区。这带来了港口和科钦的发展。来自中东(邻近阿拉伯和波斯)、远东(中国)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开始在这里安家落户”。在当地人眼中,中国人是一群奇怪的人,他们总是瞬忽而来,瞬忽而去,讲求礼貌却又不和当地人有过多的交往。印葡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白发白须的老先生,坐在博物馆的台阶上,他慢慢地讲述着科钦半岛上关于中国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中国人驾驶着大船从海上来到科钦,他们在这里建造佛寺、编织渔网。然后有一天,他们全部都乘船走了……

公元1350年至1450年,那正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在那时,科钦还不叫COCHIN,而叫COCHI。跟随在郑和身边的马欢,正是根据这个读音,将之记述为“柯枝”。在马欢眼中,柯枝是一个颇有异国风情的国度,这里的人“头缠黄白布,上不穿衣,下围拧丝手巾”。马欢所说的“拧丝手巾”,被当地人称呼为“奥都”。奥都是一块3米长1米多宽的布,当地男子将之像围浴巾一样围在腰间。然而郑和一行人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因为再往北190多公里,就是“西洋大国”古里。但马欢还是对此地风俗作了详细的记录。

1、柯枝

(1)马欢《瀛涯胜览》中的柯枝国

自小葛兰国开船,沿山投西北,好风行一昼夜,到其国港口泊船。本国东是大山,西临大海,南北边海,有路可往邻国。

其国王与民亦锁俚人氏,头缠黄白布,上不穿衣,下围纻丝手巾,再用颜色纻丝一匹缠之于腰,名曰压腰。

其头目及富人服用与王者颇同。民居之屋,用椰子木起造,用椰子叶编成片如草苫样盖之,雨不能漏。家家用砖泥砌一土库,止分大小,凡有细软之物,俱放于内,以防火盗。

国有五等人:一等名南昆,与王同类,内有剃头挂线在颈者,最为贵族;二等回回人;三等人名哲地,系有钱财主;四等人名革令,专与人作牙保;五等人名木瓜,木瓜者,至低贱之人也,至今此辈在海滨居住,房檐高不过三尺,高者有罪,其穿衣上不过脐,下不过膝,其出于途,如遇南昆、哲地人,卽伏于地,候过卽起而行。木瓜之辈,专以渔樵及抬负挑担为生,官不容穿长衣,其经商买卖与中国汉人一般。

其国王祟信佛敎,尊敬象牛,建造佛殿,以铜铸佛像,用靑石砌座,佛座边周围砌成水沟,傍穿一井,每日侵晨,则鸣钟击鼓,汲井水,于佛顶浇之再三,众皆罗拜而退。

另有一等人名浊,卽道人也,亦有妻子。此辈自出母胎,发不经剃,亦不梳篦,以酥油等物将发搓成条缕,或十余条,或七人条,披拽脑后。却将黄牛之粪烧成白灰,遍搽其体,上下皆不穿衣,止用如拇指大黄藤,两转紧缚其腰,又以白布为梢子。手拿大海螺,常吹而行。其妻略以布遮其丑,随夫而行。此等卽出家人,倘到人家,则与钱米等物。

其国气候常暖如夏,无霜雪。每至二三月,日夜间则下阵头雨一二次,番人各整盖房屋,备办食用。至五六月,日夜间下滂沱大雨,街市成河,人莫能行,大家小户坐候雨信过。七月才晴,到八月半后晴起。到冬点雨皆无,直至次年二三月间,又下雨。常言半年下雨半年晴,正此处也。土无他产,只出胡椒,人多置园圃种椒为业。每年椒熟,本处自有收椒大户收买,置仓盛贮,待各处番商来买。论播荷说价,每一播荷该番秤二十五封剌,每一封剌该番秤十斤,计官秤十六斤,每一播荷该官秤四百斤。卖波处金钱或一百个,或九十个,直银五两。

名称哲地者,皆是财主,专一收买下宝石珍珠香贷之类,候中国宝(石)船或别国番船客人来买,珍珠以分数论价而买。且如珠每颗重三分半者,卖彼处金钱一千八百个,直银一百两。珊瑚枝梗,其哲地论斤重买下,顾倩匠人,剪断车旋成珠,洗磨光净,亦秤分量而买。

王以九成金铸钱行使,名曰法南,重官秤一分一厘。又以银为钱,比海螺靥大。每个官秤四厘,名曰答儿。每金钱一个,倒换银钱十五个,街市行使零用,则以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