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九章 马纳尔湾(1 / 3)

马纳尔湾在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西部之间,东北以拉梅什沃勒姆岛(Rameswaram)、亚当桥(链状沙洲)和马纳尔岛为界,是印度洋上的海湾。宽130~275公里,长160公里。接纳印度的坦布拉帕尔尼河和斯里兰卡的阿鲁维河以及其他河流。在斯里兰卡沿岸盛产珍珠。每年有2个月采珠期,约有1万人从事采珠业。

(一)郑和的斯里兰卡

锡兰即今之斯里兰卡,是个与中国有传统友谊的国家,大约在纪元一世纪初,两国就有了交往。郑和在七下西洋中,曾多次访问锡兰,并在那里立碑刻石,著名的“郑和锡兰碑”成为中斯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然而,差不多与此同时,又发生了“阿烈苦奈儿事件”。这就使得明代中国与锡兰关系扑朔迷离、言人人殊了。事情的原委,到底如何呢?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锡兰山国时,该国王亚烈苦奈尔对郑和等人态度傲慢,语言无礼,而且还想加害郑和等人。郑和发觉亚烈苦奈尔居心叵测,不怀好意,遂告辞出来。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时,又经过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尔虚情假意将郑和等人让到驿馆中歇息,唆使其子纳颜向郑和索要金银珠宝,郑和等人当时未给,纳颜等人不满,悻悻而归。

亚烈苦奈尔暗中布置,调集5万兵马,计划劫掠郑和的船队,并在郑和等人返回的路上,架设滚木擂石,妄图阻断郑和去路,欲置郑和等于死地。郑和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分析敌情,料定敌人一定会错误的估计形势,认为我方兵力少、又在国外作战,士兵们有怯战的心里,有可乘之机。

郑和决定将计就计,当机立断,分兵两路抗敌。一路派小股部队绕道潜回总部驻地,通知船队上的士兵做好准备,一旦敌人劫船,要顽强死守,不得有失。另一路由郑和亲自率领2000多人,趁敌人攻打船队,城内兵力空虚之机,按原路返回,出其不意攻城,一定会稳操胜券。郑和攻城部队,人数虽少,但个个骁勇善战,不久城被攻破。郑和生擒亚烈苦奈尔国王及其家属头目。后来敌人大部队回师救援。郑和与敌人苦战数个回合,大败敌军。郑和这次用兵,完全是自卫行动。

郑和押解俘慮回朝,将俘慮交给大理寺处理。明成祖考虑再三,以亚烈苦奈尔愚昧无知、受部下奸人挑唆犯下罪恶为由,从轻发落当堂释放,发放路费衣食等物回国。对于那些恃强凌弱的国家来说,郑和此举无疑是个警告,起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1、锡兰

(1)马欢《瀛涯胜览》中的锡兰山国

自帽山南放洋,好风向东北行三日,见翠蓝山在海中。其山三四座,惟一山最高大,番名按笃蛮山。彼处之人巢居穴处,男女赤体,皆无寸丝,如兽畜之形。土不出米,惟食山芋、波罗蜜、芭蕉子之类,或海中捕鱼虾而食。人传云:若有寸布在身,卽生烂疮。昔释迦佛过海,于此处登岸,脱衣入水澡浴,彼人盗藏其衣,被释迦咒讫,以此至今人不能穿衣,俗言出卵坞,卽地也。

过此投西,船行七日,见莺歌嘴山,再三两日,到佛堂山,才到锡兰国马头名别罗里。自此泊船,登岸陆行。此处海边山脚光石上有一足迹,长二尺许,云是释迦从翠蓝山来,从此处登岸,脚踏此石,故迹存焉。中有浅水不干,人皆手蘸其水洗面拭目,曰“佛水清净”。左有佛寺,内有释迦佛混身侧卧,尚存不朽。其寝座用各样宝石妆嵌沉香木为之,甚是华丽,又有佛牙幷活舍利子等物在堂。其释迦涅盘,正此虑也。

又北去四五十里,才到王居之城。国王系锁俚人氏,祟信释敎,尊敬象牛。人将牛粪烧灰,遍搽其体,牛不敢食,止食其乳。如有牛死,卽埋之,若私宰牛者,王法罪死,或纳牛头大金以赎其罪。王之居址,大家小户每晨将牛粪用水调稀,遍涂屋下地面,然后拜佛。两手直舒于前,两腿直伸于后,胸腹皆贴地而为拜。

王居之侧有一大山,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是人祖阿聃圣人,卽盘古之足迹也。此山内出红雅姑、靑雅姑、黄雅姑、靑米篮心、昔剌泥、窟没蓝等一切宝石皆有。每有大雨冲出土,流下沙中,寻拾则有。常言宝石乃是佛祖眼泪结成。

其海中有雪白浮沙一片,日月照其沙,光采潋滟,日有珍珠螺蚌聚集沙上。其王置珠池,二三年一次令人取螺蚌倾入池中,差人看守此池,候其坏烂,则用水淘珠,纳官。亦有偷盗卖于他国者。

其国地广人稠,亚于爪哇。民俗饶富,男子上身赤膊,下围色丝手巾,加以压腰。满身毫毛俱剃净,止留其发,用白布缠头。如有父母死者,其须毛卽不剃,此为孝礼。妇人撮髻脑后,下围白布。其新生小儿则剃头,女留胎发不剃,就养至成人。无酥油牛乳不食饭。人欲食饭,则于暗处潜食,不令人见。平居槟榔荖叶不绝于口。

米谷、芝麻、菉豆皆有,惟无大小二麦。椰子至多,油糖酒酱皆以此物借造而食。

人死则以火化埋骨,其丧家聚亲邻之妇,都将两手齐拍胸乳而叫号哭泣为礼。

果有芭蕉子、波罗蜜、甘蔗、瓜茄、蔬菜,牛羊鸡鸭皆有。

王以金为钱,通行使用,每钱一个,重官秤一分六厘。中国麝香、纻丝、色绢、靑磁盘碗、铜钱、樟脑,甚喜。则将宝石珍珠换易。王常差人赉宝石等物,随同回洋宝船进贡中国。

(2)费信《星槎胜览》中的锡兰山国

其国地广人稠,货物各聚,亚于爪哇。国有高山,参天之耸,山顶产有青美盘石、黄鸦鹘石、青红宝石,每遇大雨,冲流山下,沙中寻拾得者。其海傍有珠帘沙,常以网取螺蚌,倾入珠池内,作烂淘珠为用而货也。海边有一盘石,上印足迹,长三尺许,常有水不干,称为先世释迦佛从翠蓝屿来登此岸,足蹑其迹,至今为圣迹也。山下有寺,称为释迦佛涅真身,在寺侧卧尚存,亦有舍利子在其寝处。气候常热。俗朴富饶,米谷足收。地产宝石、珍珠、龙涎、乳香,货用金、银、铜钱、青花白磁、色段、色绢之属。男女缠头,穿长衫,围单布。

永乐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捧诏敕、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寺,及建石碑以崇皇图之治,赏赐国王头目。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我正使太监郑和等深机密策,暗设兵器,三令五申,使众衔枚疾走,夜半之际,信炮一声,奋勇杀入,生擒其王。永乐九年,归献阙下。寻蒙恩宥,俾复归国,四夷悉钦。

诗曰:地广锡兰国,营商亚爪哇。高峰生宝石,大雨杂泥沙。净水宜眸子,神光卧释迦。池深珠灿烂,枝茂树交加。出物奇偏贵,遗风富且奢。立碑当圣代,传诵乐无涯。

2、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岛

(1)光明富饶的乐土

斯里兰卡原名“锡兰”,语意为“光明富饶的乐土”。斯里兰卡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迷人的文化氛围,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去过斯里兰卡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空气中满是浓郁的香料味道,这片乐土的魅力则凭借香气的弥漫,罩于古城神殿,寺庙森林之上。而美丽的蝴蝶和鸟类以及充满生气的动物更使得这块土地充满异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首都科伦坡是斯里兰卡古老的城市之一,国树铁木树和睡莲在街道上随处可见,椰子树高耸直入云霄,郁郁葱葱之中,各种宗教寺院和基督教堂交相辉映,整座城市散发着迷人的气质。位于科伦坡维多利亚公园南侧的国家博物馆是科伦坡的主要景观之一。这里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文物收藏地,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明朝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建立的纪念碑,碑顶端刻着中国的图案和文字。

(2)印度洋上的明珠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形如印度半岛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因为它有美丽绝伦的海滨、神秘莫测的古城、丰富的自然遗产以及独特迷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