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章 古代玉器的典故(1 / 3)

1.中国玉器中的象征图案

玉石行有句行话,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对玉石图案有更广泛的了解。通常,每个主题都有相关的象征图案。

(1)象征意的组合图案

安宁和平

万象升平:图案为一大象身上刻有字花纹,腰负一瓶。绢字在梵文中作SniYatRA(室利株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为“万”字。万象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之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四海升平:图案为四个小孩共抬一瓶。孩音同海,借此表示四海升平之意,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的善良愿望。

平安如意:图案为瓶、鹌鹑,瓶谐音平,鹌音同安,合称平安如意,希望和平与安宁。

吉祥如意

龙凤呈祥:图案为一龙一凤。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传说很多,《史记·高祖本纪》开始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是百鸟之王,《淮南子》一书开始称其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是人们心中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就有凤来仪,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所以龙凤是一种祥瑞的象征。

二龙戏珠:图案为两龙头相对,共颔一火球。《通雅》有“龙珠在颔”的说法。民间传说认为龙珠可以避水火等灾害,故以此为图案祈求避邪免灾、祥和如意。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现,圆雕、玉牌均有。

喜上眉梢:图案由喜鹊和梅花构成。梅花“梅”与“眉”谐音;喜雀名中有一“喜”字,故以喜鹊落在梅花树枝上比喻喜上眉梢。用以形容喜事将到,令人高兴。

三星高照:图案为三个老神仙,三星是传说中的福星、寿星、禄星。他们专管人间祸福,各司福、禄、寿职。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长寿。亦有图案为一老寿星、一鹿、一飞蝙蝠的,称之为“福禄寿”。多用于玉插屏及玉牌子上。

年年有余:图案为两条鲶鱼,鲶音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裕。民间以此表示对美好生活的象征。图案为两条鲶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鲶鱼者,均称“连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群仙祝寿:以神话传说中3月3日是王母娘娘生日,各路神仙前来祝贺的场面作为图案,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见于玉插屏及圆雕山子和圆雕笔架。

福从天降:图案为一活泼可爱的胖娃娃正伸手抓一快到手边的飞蝙蝠,寓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洪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人堂”、“天官赐福”等图案,用于圆雕人物件及玉牌子。

福禄寿喜

龟鹤齐龄,龟鹤同龄;图案为一龟一鹤。《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之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以两者作为长寿的代表,寓同享高寿之意。

松鹤延年:图案为仙鹤、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礼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象征长寿与气节,松鹤构成一图,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福禄寿喜:图案为蝙蝠、鹿、桃、“喜”字。蝙蝠之蝠寓幸福之福,借鹿寓禄,寿桃寓寿,加上喜字,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多见于明清玉牌子。

五福捧寿:图案为五只蝙蝠围着一只仙桃和一个寿字。《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这一图案用于玉牌子,清代多见。

福寿双全: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表示人们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之意。用于圆雕玉件及玉牌。

多子多孙

流传百子:图案为一开嘴石榴或子孙葫芦葡萄。旧时传说,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还有“子孙葫芦”之说。有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寿”等。

连生贵子:图案为荷花中有—小孩,荷花之果实为莲子,以此借喻连续、连绵之意,此图表示人丁兴旺的心理。

(3)麒麟图:一兽,头上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橄。”“橄”同“薮”即沼泽。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图案,多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因麒麟是瑞兽,又借喻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皆有杰出人物降生之意。

金榜题名

鱼龙变化: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之路,变化飞腾之意。

马上封侯: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喜报三元: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化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2)各种吉祥元素

吉祥瑞图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图形的一种通过动物、植物、飞禽、鱼类、器物、人、神、圣、仙佛的神话与传说,以图文、谐音等形式作为祥瑞标志。表现了人的愿望、追求、寄托和向往。如寿: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用蝙蝠、佛手等;喜:用喜鹊、蜘蛛(喜子)等;富贵,用牡丹等;祥瑞,用龙,凤,麒麟等;如意,灵芝等;又谐音鱼:余也;莲花;连连发财;又昆虫,蝉:禅,一鸣惊人,腰缠万贯。静若寒蝉也。又植物,如葫芦:福;瓜:多子多孙,瓜瓞绵绵;白菜:百财。又鱼类:八爪鱼:八方进财;螃蟹:横行天下;花生:长生果也等等。

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龙:祥瑞的化身,与凤一起寓意成双成对或龙凤呈祥。与马一起为,龙马精神,吉祥如意龙钩,龙和地虎:望子成龙,龙头出水:神龙出水,大显神威。

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

羊:洋洋得意,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

菊:与松在一起寓意松菊延年。

磐:寓意喜庆

鹅:羲之爱鹅。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蝉:蝉挂胸前,一鸣惊人。蝉挂腰间,腰缠万贯。

熊:与鹰一起寓意英雄斗志。

虾:弯弯顺。(前进)活力十足,节节高升;(后退)退一步,海阔天空

龟:平安龟或长寿龟。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带角神龟即长寿龟。龙龟:长寿,荣归

猪:财富诸事如意。寓意龙,汉皇子刘彘的彘意思是猪,也是龙。

蟾:蟾与钱的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蟾咬钱,钱滚钱。金蟾送宝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分。

观音:保佑平安,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与鹿跟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灵芝:长寿之意。

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祖。

达摩: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是第一个到中国的印度传教者。

钟馗:扬善驱邪。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白脸)财神,福神,门神;(黑脸)鬼见愁。

獾子:寓意欢欢喜喜。

狮子:表示勇敢,两个狮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狮子寓意太师太保,意即位高权重。私房钱

喜鹊: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欢喜。和豹子一起寓意报喜。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得喜得连科。

财神:招财进宝。

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

梅花:与喜鹊在一起的寓意喜上眉梢。松竹梅一起寓意岁寒三友。

驯鹿:福禄之意。与官一起寓意加官受禄。

麒麟:避邪吉祥,麒麟送子。祥瑞兽,只在太平盛世出现。麒麟、龙、狮头:避邪迎福。

蝙蝠:寓意福到。五个福和寿字或寿桃,寓意五福献寿,五福临门,福气满满。和铜钱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与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东海。与天官一起寓意天官赐福。

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与瓶一起寓意吉祥平安;与如意一起叫吉祥如意;走象叫走向成功。

鹦鹉:成双成对,美满和睦之意。

寿桃:长寿祝福。

鲤鱼:年年有鱼,鱼跳龙门或鲤鱼跳龙门。龙头鱼寓意高升一级。与渔翁一起寓意渔翁得利。

金鱼:寓意金鱼满堂。

豆角:四季发财豆。富贵豆。

葫芦:福禄之意,收纳财,防桃花,福气。

佛手:福寿之意,横财到手,掌上明珠。

老鼠和钱:数钱

螭龙: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又叫螭虎。

瓶:或花瓶,寓意平平安安。与鹌鹑和如意在一起寓意平安如意。与钟铃一起寓意众生平安。

百合:百合与柿子在一起寓意百事如意。

雄鸡:吉祥如意,常带五只小鸡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麦穗:岁岁平安。

竹子:平安竹,富贵竹。竹报平安或节节高,步步高升,节节高升之意。

柿子:事事如意。

石榴:榴开百子,多子多福。

牡丹:富贵牡丹,与瓶子一起抑郁富贵平安。

菱角:寓意伶俐,和葱在一起寓意聪明伶俐。

风筝:寓意青云直上或春风得意。

猴:升官发财,与马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与印一起寓意封侯挂印。大猴背小猴寓意辈辈封侯。

蜘蛛:知足常乐;喜从天降。主偏财。

柿子:事事如意,百事大吉。

鹌鹑:平安如意。和菊花、落叶一起寓意安居乐业。

鳌鱼:龙头鱼身,是鲤鱼误吞龙珠而变成。寓意独占鳌头。

辟邪:传说中一种神兽。头有角,似狮,带翼。一角为天禄,两角者为辟邪。有除邪避之意。

花生:长生不老之意。

关公:做生意人(商人)的祖师爷。诚信第一,信誉第一。

树叶:意为事业,即事业有成。学业有成。

壁虎:必得幸福。

甲壳虫(金龟子):富甲一方,金龟女婿。

牡丹花:富贵花,富贵牡丹。

2. 古代玉器的饰物

(1)玉带板

玉带是镶玉片的革带,在服饰上用玉带,肇始于唐代。唐代以玉带入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称为带板)均有一定之规。镶在带两端的圆角矩形带板叫“铊(獭)尾”,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带板叫“銙”,有的銙有孔或附环,用以悬挂物件。唐代根据带板的数目来称带,如“十三銙带”。

唐至元玉带板

唐代玉带板,銙多制成方形,其雕琢方法多采用压地隐起的方法,图案边缘用细而短的密集阴刻线整齐排列雕刻,然后自边缘向内缓缓凹下,使中部纹饰凸起,与边缘同高,再用较粗的阴刻线勾勒出轮廓,有如浅浮雕。唐代带板一般都较厚,有的带板还镶以金边,或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红、绿、兰三色宝石。带板素面的较少,一般均为浅浮雕人物、花鸟、动物纹饰。带板上的图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目,着装奇异。据载,此类玉带板应属西域产品或中土仿品。

宋、辽、金、元四朝皆雕造玉带板,在此期玉雕中方占有重要地位。带銙或方或矩,制作规整,四角方正,面底同大,与唐代已明显不同。带板上雕刻的纹饰以云龙、花草、人物、鸟虫为主,尤其辽金更用具有山林情趣的自然场景入画,所刻山林熊鹿、花鸟鱼水风格写实,自然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盛行的西域题材纹饰已经不见,宋代出现了道装人物带板。如江西上饶南宋建炎四年(1130)赵仲湮墓出土的即是典型。在雕刻技法上,此时期多采用深层镂雕方法来琢刻纹饰,所刻花鸟云龙,数层叠压成立体状,细部用细阴线勾勒,花草叶脉也能刻得井然有序。带板的形制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变化,带銙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外,新出现了桃形銙。元代带銙还新出现了四角内凹成海棠瓢状形的。

明代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数量较多,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于墓葬中的整套带板也不少。现今传世品的玉带板,大多是零散的带銙和铊尾。带銙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另外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带銙。装饰分素面、透雕、镶嵌宝石三种形式,所雕纹饰同元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早期仍有元代遗风,以云龙纹为主。明中期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开始流行,带板上的纹饰几乎全部转为吉祥题材,如松鹤、麒麟、三羊、百狩等。

明代玉带板早期的雕刻多是立体的深层镂空,可以看出明显的元代手法。明中期出现了分层镂雕的琢法,先用减地法留出上层图案,在降低的地子上再镂雕底层图案。这种风格与同期的雕漆特点相一致,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但也失去了宋元时期自然写实、生动逼真的特点,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呆板的图案化纹饰。此期玉雕的刀法也变得硬直险峻。江西南城明益王朱祐槟墓出土的玉带板可作为此时的典型代表。明晚期在雕工上呈现出粗犷简略的风格,与早期有所不同。玉带多数为20銙,图案虽有定制,但颇为灵活。

明代玉带板的边框比元代玉带板窄,纹饰以龙纹为多,此时期还出现了婴戏图纹饰的玉带板。明代最具特色的雕琢技法是先减地留出主题纹饰,在降低的地上透雕所需辅助纹饰,然后再加工主题纹饰,使得整体纹饰起伏感很强。

(2)玉衣、玉塞、玉握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因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护尸身不腐,使复活再生成为可能,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晗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一般按部位可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6个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如金、银、铜丝缕织而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分的不高下不同。据《后汉书。服志》记载,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金缕玉衣制做

从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型,后片的下端作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状。一些玉璧,以及饭含、佩带之物等。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其实,即使那些盗墓贼没有光临,当考古工作者打开那神秘的洞室时,企求“金身不败”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绝伦的玉衣了。这些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玉塞是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