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四章 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 “旋风”(1 / 1)

1970年孟加拉风暴

1970年11月12日,一个“诞生”于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对孟加拉国带来了一次空前猛烈的袭击。这个热带风暴在潮汐的配合下肆无忌惮地侵袭着孟加拉。由于风疾浪涌,海水直扑孟加拉湾一带的喇叭状海岸地低人稠的海滨地带,在狂风、暴雨、海啸的共同肆虐下,吉大港再次遭到灭顶之灾,哈提亚岛屿被淹没,变成了水乡泽国。这次风暴使30万人丧生,100万人无家可归,28万头牲畜淹死。潮退之后,尸体遍地,满目疮痍。在热带风暴的袭击下,吉大港又一次陷入了灾祸之中。在海啸激起的巨浪吞噬下,吉大港汪洋一片,整个地区成了泽国,港口设施全部被毁,许多人都葬身鱼腹。伴随风暴而来的不仅是海啸,还有倾盆大雨。强风、海啸、暴雨的同时施威,使全国四分之一地区的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码头、发电厂、水厂、输变电站设施均告瘫痪,沿海与岛屿内的2500多个村镇、80多万套房屋被狂风和海啸夷为平地,430万英亩农作物全部被毁。据孟加拉国政府灾后的统计资料,这场热带风暴在一夜之间,使全国16个县沦为灾区,受灾人数1000万人,死亡人数高达20多万,另有10万人受伤,18万头牲畜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美元。

2008年缅甸的死亡旋风

这是世界上最近死亡人数最多的毁灭性风暴之一。在2008年5月3日,纳尔吉斯飓风袭击了缅甸海滨地区。这个地势低洼的地区连续遭到大量浪潮和灾难性气候条件的侵扰,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伤亡人数和失踪人数每小时都在增长。大概在风暴过后的一个星期,缅甸政府公布的伤亡人数约在39000人,失踪28000人。红十字会预计死亡人数在128000人,250万人需要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援助,如食物和水。

5月2日缅甸风灾发生,导致重大伤亡。5月2日至3日,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由西至东,以192公里的时速横扫缅甸,东方粮仓顿成泽国,剩下一片废墟。洪水淹没面积达到5000平方公里,受灾人数估计已达2400万,这是缅甸总人口的近一半,酿成这个东南亚国家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来自缅甸官方的统计称,风灾造成的死亡数字近3.2万人,另外近3万人失踪,但这一数字遭受质疑。

“纳尔吉斯”的移动路径出乎专家意料它没有按照惯常路线进入孟加拉国或缅甸西北部山区,而是突袭缅中部地势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风暴登陆地点的地形也不利于减少其威力,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域广阔,地势低平,以致风暴潮上岸之后势不可挡。此外,伊洛瓦底沿海地区多为养虾场和稻田,缺少林木,这也助长了风暴威力。其次,一些环保主义者认为,全球变暖也是重灾原因之一。印度一环保组织负责人苏尼塔。纳拉因说:“尽管我们无法把具体灾害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有足够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加剧热带风暴。”“‘纳尔吉斯’是一个征兆。”纳拉因说,“风暴受害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他们的遭遇提醒着这个富裕的世界:我们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实在太少了。”最后,经验不足。由于“纳尔吉斯”是40年来第一个在该国登陆的热带风暴,民众显然缺乏抗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