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6、包公秉公办事(2 / 3)

舅舅怀疑自己听错了,再次问道:“怎么,是包拯派你们来捉拿我?”

两个捕快交换一下眼色,满脸赔笑,连声说:“不,不,不!我们不是来捉拿你老人家的,我们是奉了包大人的命令前来请你老人家过府叙谈的。”

舅舅又问道:“此话当真?”

两个捕快又互相看了看,然后异口同声地说:“绝对是真的!”

舅舅豪横地说:“不管是真是假,舅爷我也不怕。我外甥是知州,量谁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你们两个快起来,舅爷就跟你们走一趟。”

舅舅大摇大摆地坐轿来到府衙,一个捕快跑去禀明包公,包公命他们先把舅舅关押起来。

舅舅一见要关押他,立即大吵大闹,不肯随捕快走。他几次喊着要见包公,但包公一直避而不见。

夜里,包公一直放不下这件事,考虑着如何处理舅舅。夫人董氏也为舅舅的事焦躁不安。夜已经三鼓了,两人还翻来覆去睡不着。

董夫人问包公说:“舅舅犯了法,你就不能网开一面吗?”

包公没有吭声,只是叹了口气。

董夫人又问:“今天舅家表弟前来讲情,你说什么也不答应。咱们刚回来不久,你就这样做,人家会不会说你无情无义呀?”

包公解释说:“夫人,你该知道不是我无情无义,是舅舅太不自爱了。我身为百姓父母官,坐镇庐州,应该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如果舅舅犯法可以免刑,别人犯法又怎么办呢?法不容私,六亲不认。你跟我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董夫人说:“话虽是这么说,但你就不能法外开恩,宽容一次吗?”

包公耐着性子说:“夫人有所不知,自从我做官后,不少亲友借我的名声横行乡里。尤其是舅舅,他联络四乡豪绅为非作歹,百姓怨声载道,县官又不敢管。我若再宽容舅舅,这庐州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又如何在这里做官啊?”

夫人劝道:“要不然就缓几天再审理,咱好想想还有没有两全齐美的办法。”

包公一听急了,说道:“夫人,你可不要再糊涂了,就是缓上一百天,也得依法办事,不会有什么好办法。为了尽快搞好合肥县的治安,我明天就升堂审理。”

董夫人明知讲情也没用,但舅舅总归是亲人,表弟又亲自来托她,怎能不抱着一线希望劝包公宽容宽容呢?她见包公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况且又牵扯着合肥县的治安,于是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天早饭后,包公穿戴好,正准备升堂审案,他的儿媳崔氏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跪在包公面前,含着眼泪哀求说:“公爹在上,容儿媳敬禀。舅爷犯了法,理应治罪。但自从孩子他父亲去世之后,家中一切事务全由舅爷家照管。若不是舅爷家,我这么一个年轻寡妇如何度日啊?公爹如果审理舅爷,将他绳之以法,儿媳于心不忍,望公爹开恩。”

崔氏说着,忍不住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包公见儿媳哭得那样伤心,也不禁动情了。

崔氏是他的亲儿媳,而且现在成了他晚辈中唯一的亲人了。包公在瀛州做官时,他的独生子包繶不幸死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任上,儿媳崔氏只得怀抱幼小的孙子回到庐州老家。孤儿寡母无法度日,多亏舅舅家为她照管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