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33. 柳璨燃叶照书(1 / 1)

柳璨是晚唐时河东人,少年时代家境很苦。他天天上山砍柴,每逢集市就挑着柴火上集市去卖,靠卖柴换来点钱维持生活,家里还常常揭不开锅。与他家有联系的都是穷亲戚,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有一个近亲叫壁玭的,在京城里当官,却不愿意跟他们家这门穷亲戚来往,信也不通一封。

柳璨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家里穷,别人看不起,他也不在乎。他立志求学,目标是将来考中进士,干一番事业。然而要考取进士谈何容易,有的读书人家境很好,有专门聘请的老师辅导,努力了一辈子尚且连个秀才都很难考中;有的须发斑白了,连个举人还不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要考中进士,这在当时简直难如登天。

学习需要书本,当时印刷技术已经有了进步,然而印一本书成本很高,像柳璨这样的穷人家的孩子怎么能买得起呢?没有书,柳璨就借书看。有的书借来之后就马上抄下来,保存起来供长期使用。买不起纸笔,打柴休息时就用树枝在地上练字。晚上没有灯油,就用树叶燃起一堆篝火,借着篝火的光看书。深秋时节,他对着篝火看书,前胸暖后背凉,有时因此而感冒。就是染病在床,他也不忘记读书。经过刻苦努力,在光华年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被派往国史馆做了直学士。

在国史馆任职期间,由于他学识渊博而且记忆力强,同僚们遇到疑难问题不去查辞书,都去找他。因此,在同僚中他威信最高,同僚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柳书箱”,把他看成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唐昭宗尤其喜欢学问渊博、下笔成章的文士。他想选一个学者为他起草诏书,朝臣们一致推举柳璨。于是,昭宗在内殿召见了柳璨测试他的学问,非常满意,当场晋升他为翰林学士,专事草拟诏书,起草文告。昭宗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也经常向他请教。

简评:

柳璨虽然人品却不怎么样但他的学识渊博是不可否认的,柳璨是有野心的,但他能够持之以恒的求学进取,试问有几个人能够成为“书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