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27. 张充一身两役(1 / 1)

张充,南朝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在29岁之前,张充是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放荡不羁,贪图享乐的人。人们背地里说:“纨绔子弟,不过如此。”

张充的父亲张绪,是南朝萧齐时期的名臣,曾担任过中书令、国子祭酒、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等要职,他为人谦和,饱读诗书,很受人们的敬重。但是,张充却不争气,唯独喜好玩耍,飞鹰走狗、打猎玩乐。人们都说“子不教,父之过”,张绪只顾在京城做官了,没有闲工夫管教自己的儿子。其实张绪在京城为官,的确很少回家,管教儿子的事,有心无力。

有一次,张绪从京城回来,刚进县城西门,正巧碰上要出城打猎的张充。张绪看见儿子左臂套着皮套袖,肩膀上驾着只精神抖擞的猎鹰,右手牵着条瞪大了眼睛的猎狗,非常气恼,张充见实在躲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过去,放下肩上的猎鹰,脱下皮套袖,把猎狗交给随从,对父亲行大礼。

张绪强压怒火,教训道:“这一身担负两样劳役,真太辛苦你了!”听到父亲对自己的责备,张充羞愧万分。张绪认为儿子并非不可救药。于是,他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要他从此重新做人,改过自新,读书上进。

父亲对自己严厉的批评,使张充无地自容,他跪在地上对父亲表示:“我听说一个人三十而立,今年我29岁,我明年一定会变个样子。”父亲听了儿子那幼稚的回答,哭笑不得根本对他没抱什么希望。

张充从此“修身改节”,断然丢掉了鹰,弃了狗,扔掉了所有打猎的家伙,躲进了书斋,发奋读书,很快有了进步。尽管张充起步较晚,但由于有年龄、阅历以及家庭环境等优势,对他钻研知识,认识问题,大有助益。他而立之年才“立志”,一些文人与士大夫觉得他的突变很新鲜,出于好奇,便经常同张充一起辩论各种哲理问题。张充博闻强记,口齿伶俐,与文人士大夫辩论问题,总能有很好的表现。后来,人们都说,张充的辩才,可同他的叔叔张稷媲美。张稷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人们拿张充同张稷比较,可见张充的进步很大。

后来,张充担任了吏部尚书,,随后担任国子祭酒,专门负责政府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府工作。由于他的政绩突出,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

张充为官清廉正派,史家评价他是“少不持操,晚乃折节,在于典选,实号廉平”,并称他为梁朝的名士。

简评:

“一身两役”出自《梁书·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今天意思就是一个人做两件事,有一身而二任的意思。看来有志于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