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2.做一个不撒谎的好孩子(1 / 2)

诚实是美德。说谎的儿童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卑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儿童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他们本身也是很痛苦的。如何来培养孩子诚实的性格呢?

孩子撒谎的原因:

一、幼稚的说谎。

2、3岁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对以发生的事情表述不准确,或着对事物的归属概念模糊,处于无意会造成许多“说谎”的假象。我班的小凡3岁生日那天,爸爸给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是隔3天,小凡告诉外婆,昨天爸爸给她买了个大蛋糕。又如有些独生子女习惯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他们缺乏归属概念,家长又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家的东西不能拿回家”,致使这些孩子有时会悄悄地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当别人向他索取时,还会打哭大嚷“这是我的!”对这样的孩子,只要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满足愿望的说谎。

4岁左右的幼儿能比较夸大其辞,有时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得到一种虚荣心的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例如,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拿出一个天线宝宝,另一个孩子也想玩一下,但遭到拒绝。这时,他会说,“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天线宝宝”。还绘形绘色地讲述谁买的、在哪买的、怎么好玩等等,其实这一切都是虚构的。还有一个孩子讲起祖母给他买的蛋形玩具,拿出来展示时,大家都很羡慕。这时,久已盼望乡下祖母来访的小强,忽然说“我婆婆昨天晚上来了,她带来了一只大母鸡,一窝小鸡,还有许多鸡蛋,我拿米喂小鸡吃,真好玩。”可是当教师问及小强妈时,才知道其实没有来。这种与想象、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点,是孩子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然而这究竟不是真实的。对于种类情况,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区分想象与真实,防止养成说话浮夸,以骗人取乐的习惯。

三、模仿成人行为的结果。

成人有两类说谎:一是为应付某种生活情景而不得已为之的,如某人得了不治之症,却对高龄老母隐瞒病情。这对一个学前儿童来讲,是很难理解的。成人自己说谎,却要求孩子别说谎,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失去平衡,行为上失去标准,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模仿着说谎。二是父母对孩子言而无信,也会造成孩子说谎。如有些父母经常漫不经心地向该子许下诺言,事后又没兑现,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在欺骗自己,于是他也欺骗父母或别人。

四、害怕心理导致说谎。

恐惧和焦虑是个体在某种情境中,感受强烈的外界刺激或危机迫近时引起的不安全感和压抑紧张心理。例如,有些幼儿害怕遭受体罚、害怕失去爱抚、害怕可怕的威吓,为消除、缓解这种恐惧与焦虑的心态,也会说谎。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俨然的成人,幼儿往往不敢承认过失行为,支吾说谎。有的幼儿由于好动、好奇而损坏物品、打破了器皿,都推诿说是大风刮的、是小猫碰倒的。也有的幼儿因害怕或顺从成人而盲目招认自己没犯的过失,例如小欣父母亲洗菜时,把手机随手放到水池边,晚上到处找不到。怀疑是小欣拿去玩了,声色俱厉的把女儿叫来查问。小欣十分慌乱,先是否认,母亲一怒就承认是自己拿的,追问下落时回答不出,盘问再三,说是丢到屋外了。小欣母亲误以为真,严厉处罚女儿后,第二天却发现是自己放在切菜板旁的。问女儿为什么要说谎,女儿什么也回答不出,急得只是哭。这说明成人在教育幼儿要诚实的同时,必须和幼儿保持相互信任、相互友好的关系,使幼儿敢于说真话、敢于承担改正错误行为的责任。即使幼儿说了慌,也要耐心摆事实,讲危害,使幼儿痛悔前非,真正认识错误,而不是一味追求口头表态和肉体惩罚。

五、因羡慕别人而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