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5、祖父所遗之基,所积之福,不可易视(1 / 2)

原文

训曰:赖祖父福荫,天下一统,国泰民安。远方外国商贾渐通,各种皮毛较之向日倍增。记朕少时,贵人所尚者,惟貂,次则狐 天马之类,至于银鼠,总未见也。驸马耿聚忠着一银鼠皮褂,众皆环视,以为奇珍。而今银鼠能值几何?即此一节而论,祖父所遗之基,所积之福,岂可易视哉!

——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依靠祖父荫庇,国家天下统一,国泰民安。远方外国商人来做买卖的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皮毛流通比以前成倍地增加。记得我小时,王公贵人中最时尚的,只有貂皮,其次就是各种狐裘,至于银鼠皮,是见不到的。当时驸马耿聚忠穿了一件银鼠皮褂子,大家都围着看,当作奇珍异宝。但现在银鼠能值几文钱?就这一点而论,祖父所遗留下来的基业,所积下来的福祉,怎么能够轻率地对待呢?

家训史话

康熙皇帝在位一生,不断创造功绩。自从亲政把之后,很多有待处理的矛盾围绕着他。平定三藩,亲征准准噶尔,收复台湾。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

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落之乱"。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潘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一阵失败了,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帝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康熙帝召集大臣宣布他决定亲征噶尔丹。他认为噶尔丹气势汹汹,野心不小,既然打进来,非反击不可。公元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公元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分三路出击:黑龙江将军萨市素从东路进兵;大将军费扬古率陕西、甘肃的兵,从西路出兵,截击噶尔丹的后路;康熙帝亲自带中路军,从独石口出发。三路大军约定时期夹攻。经过两次大战,噶尔丹叛乱集团土崩瓦解,康熙帝要噶尔丹投降,但是噶尔丹继续顽抗。隔了一年,康熙帝又带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侄儿策妄阿那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噶尔丹走投无路,只得服毒自杀。公元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远征西藏,驱逐了策妄阿那布坦,护送达赖喇嘛六世进藏。后来,清政府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