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七十二章 再婚率(1 / 2)

王石田小姐的事情,前一阵子风生水起。纵观各路网友,也不知大家都抱着什么心态,羡慕嫉妒恨之人,皆有之。

王石的婚姻问题,其实,和出名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也许是他性格使然,也许是婚姻的保鲜期到了头。不管怎么说,一段婚姻能够安安稳稳坚持走到六十岁,已经非常不容易。

为什么婚姻中的两人,白头到老就那么难?为什么半路总是会杀出个程咬金?为什么他总是忍不住采了朵路边的野花?这都是因为婚姻到了保鲜期的尽头。

我们对“鲜”的理解,都会联想到新鲜、鲜明、光鲜等。鲜,《康熙字典》里说:“鸟兽新杀曰鲜。”刚刚杀死的鸟兽是鲜的。又说:“义取夫妇日新之义。”夫妻两个每天都不一样,也叫鲜。因此,“鲜”就是说一对夫妻每天都要有变化,每天都不能跟昨天一模一样。要是一成不变,对婚姻的感觉有了倦意,那就是不“鲜”了,那就是“陈”,是“旧”。

婚姻的保鲜期和婚姻的保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婚姻的保质期,从法律上说,结婚就是婚姻被生产出来,离婚就是婚姻死了、腐烂了。婚姻的保鲜期,根据上面的理解,只要旧了,陈了,那就已经超出保鲜期了。有的婚姻,死水微澜、名存实亡,早就已经过了保鲜期,但是只要夫妻双方没有登记离婚,那么,它就还是在保质期内。这种死水微澜、名存实亡的婚姻说到底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婚姻,许多人离婚就是因为受不了它陈旧的感觉。我们更看重婚姻到底还鲜不鲜,我们更关注婚姻到底应该怎么保鲜,我们要思考的是如果婚姻真的过了保鲜期,应该怎么办?

这本书写到这里,对于如何判断婚姻鲜不鲜,婚姻到底应该怎么保鲜,我想大家都已经有很深的体会了。我们这里来讨论一下婚姻要是真的过了保鲜期,我们应该怎么办?究竟是勤俭节约、将就将就,还是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投向“幸福”?

一次,开会的时候,我有幸遇见了周汉民主委,就离婚问题我们有过一次谈话。我当时一直关注着离婚问题,于是和他谈起中国的离婚现状,也用数据向他说明离婚率高发,以及高发所引起的重大问题。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听我说完,沉思片刻,对我说:“首先我不赞成人们去离婚,这是前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婚率升高,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表现!离婚率,不必过于解读,离婚率高,不说明全社会出了问题。你作为一个律师,建议你应该多关注、多研究再婚率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再婚率。对离婚率的恐慌,来自再婚率低的缘故。如果提高了再婚率,人们重新组成新的家庭,就没有了离婚恐惧,这样社会文明就真正提高了。”

我一直觉得离婚率高发问题非常大,但就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听了周老师一席话,顿时觉得眼前又开了一扇门!有些人,真是不服不行!周主委为了证明他的观点,随口列举了法国和中国的离婚率和再婚率。两相比较之下,我立刻明白了他所说的“再婚率实际意义上才代表了社会文明”的意思。

的确,离婚率高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但我国再婚率之低不正说明了人们普遍都受到了离婚的莫大伤害吗?一个社会的公民,如果不能从离婚的伤害中解脱出来,不去重新构建一个家庭——社会延续的最小基元,那么这个社会还能稳定存续下去吗?我认为是中国人旧有的离婚观念主导了这场悲剧。如果这样的离婚观念得以改变,如果离婚的人都能用幸福的再婚来弥补伤害,那么,离婚还会那么让人恐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