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别阻挠孩子观察习惯的养成(1 / 1)

6岁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面,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了一根头发丝。他很快就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开心地用小手捏着头发丝,然后再把头发丝捏起来放到嘴巴里舔一下拿出来,再将它放到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好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

在一边擦拭桌子的丁丁妈妈忽然一回头,看到了这一幕。妈妈觉得很脏,于是就把头发拿走扔了。谁知这一下可闯了大祸:丁丁立刻号啕大哭了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真坏,那是我的试验品!我正在观察它为什么那么坚韧!”

妈妈愣住了。她感到很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地喜欢和在意呢?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经常都会在很多的孩子身上发生。实际上,这正是孩子观察习惯的开始。

孩子开始观察,说明他愿意去探索这个世界。所以,像丁丁妈妈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阻止孩子显然是不对的。在孩子看来,物体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为什么,当他的手中在抓到一个玩具时,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翻来覆去地看。

孩子通过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他的玩具,以及周围的其他物体,开始逐渐地整合出了他所看到的每个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在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过后,孩子能够学会不管站在什么样的一个角度,都能够一眼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到底是什么。

所以说,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思维和行为习惯大喷发时期。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挠他?

1.尊重孩子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小树枝、小线头和碎纸片这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特别的伤害。相反,寻找这一类的小东西,反而是锻炼孩子观察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当孩子的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就可以观察到这个小石子不同侧面的各种形状,像石子的颜色、质地和粗糙度等,它会在不同的光线背景下反光,它掉落在地上的时候滚动的情形,它握在手上的重量,等等。这些特性,只有通过这样的观察才能获得。

所以说,与其禁止孩子去接触这些东西,还不如帮孩子洗干净双手,并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嗜好,满足他的这种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引导孩子更加细致地观察

在生活当中,可以观察的机会比比皆是。除了尊重孩子那些特殊的观察需求以外,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

例如,孩子喜欢捡小石子,父母就可以跟随着孩子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和他一起去捡小石子:“耶!宝贝,快来看看,我捡到一个圆溜溜的小石子呢!你可以找到一个比我这个还要圆的石子吗?”

当妈妈和孩子双眼对视的时候,可以说:“哈哈,我看到你的眼睛里面有妈妈哦!你从妈妈的眼睛里面看到什么了吗?你可以再转动一下身体,这样眼睛里面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就这样,这个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当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他兴奋了。即便是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都可以在他们双手中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好比孩子在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一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变换一下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再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就会造就出更多观察的机会。

因此,当孩子的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的时候,就难怪他会对这种极为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

如果家长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孩子观察,那么孩子的观察能力会越来越高。并且,他还会将他的观察习惯永久地保持下去,将来上学后,也不用父母再总是说着诸如“你要细心一点,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了”之类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