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古惑仔”的行为要不得(1 / 1)

坤坤今年刚上初一,但是脾气却非常暴躁,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们大打出手。全班同学都很怕他,都管他叫“古惑仔”。

有一天,同学们在上体育课,坤坤和十几个男孩一起踢足球。突然,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倒了他,于是急忙向他道歉,并把他扶了起来。可是,坤坤站起来后,不仅没有说声“没关系”,反而一拳挥向人家。

那个男生高高壮壮的,自然不会这么屈服。当他站稳后,没几拳就把坤坤打翻在地。坤坤准备站起来反击,谁知道,眼前的一切令他惊讶了:踢足球的同学们围在一起,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甚至,还有女生也跑了过来,指着他说:“叫你总欺负人,活该!打死古惑仔!”

看着大家那种憎恨、冷漠的眼神,坤坤头一次感到了害怕,拍拍屁股急忙溜走了。晚上回家,他对爸爸说起了此事,爸爸勃然大怒,狠狠地把他揍了一顿。

坤坤大哭道:“爸爸,你别打我好吗?其实,我想有朋友!”

“古惑仔”是一句广东话,意为小混混、小痞子。像坤坤这种爱好以武力与他人交流的孩子,正是典型的“古惑仔”。没有一个父母喜欢这样的孩子,可是为什么,小小“古惑仔”会在校园里越来越多?

有的父母会说:“这都是受不良风气影响的!”的确,如今社会上流行一些宣扬、鼓吹凶杀、暴力的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子游戏,而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尤其崇拜那些充满“血性”的人物角色,从而对暴力产生幻想,最终形成一种潜意识。但是,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社会,这未免有失偏颇。

孩子之所以成了“古惑仔”,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孩子思维不成熟造成的。这些孩子往往好逞强,对义气、男子汉气概理解片面,容易做出缺乏理智的行为,所以一遇到冲突,就会怒火中烧,想要用拳头解决问题。

而还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担心同学们排斥他、担心自己受到欺负,因而对同伴的举动非常敏感,稍稍感到不安全,就主动攻击。

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的你,就必须让他懂得涵养的道理,要让他明白: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解决。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父母却少之甚少,就如坤坤的父亲,听到孩子在学校和人打架,就不由分说地选择了打骂,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失误。父母越是打,孩子就越是觉得拳头最重要,否则,爸爸怎么用力地打我,以此让我屈服?

所以,对于“古惑仔”孩子,父母还是应该尽量走进他的心,了解到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极端行为。在这之后,我们应该采用合理的手段,让他学会涵养待人,这样就能够逐渐改变暴力行为。

1.教给孩子恰当的宣泄方式

孩子之所以选择暴力行为,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一团怒火。但他们无法发泄时,就会选择暴力。所以,当看到孩子有些焦躁时,父母应及时与他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为他提供正常的体能和情感调解、宣泄渠道,让孩子把自己的烦恼、愤怒通过合理的方法宣泄出来。

一般来说,怒火中的孩子身上总有无尽的能量,所以父母应当建议他尽量消耗体能,例如参加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唱歌、跳舞,等等。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像数数、深呼吸等,都可以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所以父母应当多教教孩子这么做。

2.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

所以,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

有的父母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正是冲动的年龄,打架反而会促进他的成长!尤其是在男孩子身上,这种看法更是普遍。于是看到孩子打架,父母反而会鼓励他。

父母不知道,这么做无异于把孩子向火坑里推。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当看到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父母必须及时制止,并对他进行批评,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想要让孩子摆脱打架的习惯,那么父母就应该培养他丰富的情感。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由此养成他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孩子懂得父母之意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