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不要欺负弱小(1 / 2)

“小明爸爸,麻烦你到学校来一下,小明在学校又闯祸了。”刚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小明班主任李老师打来的电话。

小明爸爸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看到小明低着头站在李老师的办公室里面,心里是又心疼又生气,心疼是孩子受到了太多的批评,生气的却是他可能又闯祸了。果然不出所料,小明把小张同学的胳膊给打肿了。

“小明,你为什么要打别人?”爸爸非常生气地责问着儿子。

站在一旁的小明显得非常不服气,说:“是小张他先惹我的!然后我才还手的!”

“他怎么惹你的,你倒是给我说清楚!”爸爸气急了,也不管这是在学校,就对儿子大声喊道。

“是小张先打我的肩膀,我才推了他一下,他就摔倒在地上了。”

“闯了祸还死不承认!”小明爸爸显然已经忍无可忍,打算通过武力去教训小明了。

正当爸爸举起手的时候,一旁的李老师制止了他,然后开始和小明爸爸说起了小明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在学校的行为越来越不可思议,好像还有了暴力倾向。只要谁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很快就会伸出拳头反击,不仅如此,有的时候还会故意去欺负一些弱小的同学,因为这样,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就追着别人。男同学在球场踢球的时候,他就会跑过去抢球,有一次还和一位男生发生了争吵,然后把别人的额头都打肿了。

“另外,他还非常喜欢恶作剧,下课的时候,他会突然伸出脚,让路过的同学摔跤,然后再笑着对别人说不是故意的。小明要是再这样下去,我担心他会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了。”

小明的身上,明显带有强烈的攻击行为。所谓的攻击性行为,通常是指当个体的动机和目标在受到挫折时,常在态度和情绪上就会产生敌视和报复的心理,并且在行为上产生过激的举动。对于很多男孩子而言,他们都有这样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咬人、打人、用东西砸人、诅咒或者骂人等。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攻击的行为?一方面,这和孩子的心理有关,例如,多动、自闭,等等。也许一开始,孩子根本无意去伤害别人,有的时候可能只是想和同学打个招呼,却因为不会把握轻重而用力过猛伤害了别人,而同学如此莫名其妙地被“打”过后,肯定会心有不甘从而还手,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很冤枉然后就开始攻击别人,最终造成了恶性循环。因而,这一类孩子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而成长的环境,同样也占了很大的原因。如果父母一味地宠溺孩子,就会让孩子缺乏责任心,并任意放任自己的一些行为,即便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从而产生了伤害他人的行为。

既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去对症下药来预防或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