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Part 27 两种不同的工作(1 / 3)

虽然我们提倡成年人和孩子互相关爱、和谐共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成年人和孩子之间却常常出现不和谐。这是因为成年人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成年人。

孩子和成年人之间产生的许多问题中,有一些很明显与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关。成年人的工作很复杂,并且有很高的强度,成年人很难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或适应孩子的节奏和生活方式而改变自己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想要适应成年人的节奏同样困难。我们可以用原始社会和我们现在的文明社会进行对比。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孩子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避难所。那时,成年人的工作比较简单,孩子可以自由地触摸身边的东西,也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年人不会制止孩子的工作,也不会强迫孩子工作,孩子只要感到累了就可以休息。

但是,我们却不能在文明社会中看到上述的场景。孩子必须按照成年人制定的节奏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没有自由。机器的出现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混乱。孩子没有办法自由地进行活动,他们在成年人过多的照顾和保护中感到压抑。现在的孩子就像一个孤立无援的人,游离在世界之外,没有人愿意为他们考虑,也没有人愿意给他们自由。

成年人和孩子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相信这世上有两种不相同的工作类型。

成年人的工作

成年人把建立一个超自然的环境当成自己的义务。为了履行这项义务,成年人要求自己按照社会规范,全力以赴地工作。社会规范是人类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制定的,但是,除了那些产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规范,还有一些属于工作本质的规律。这些规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和时代。

劳动分工是所有生物中都存在的规律。由于不可能所有人都生产同一样东西,所以对于人来说,这条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效益规律与具体某个人的工作有关。这条规律体现了人们希望能用最少的劳动取得最大的成果。这并不是说明人们不喜欢工作,而是表明了人们有一种想要事半功倍的期望。虽然这些规律并不总是能普遍适用,但它们仍然是有效的。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但是他却总是想拥有更多的财富,于是他开始和别人竞争。竞争在野蛮动物中也会发生,比如说两头狮子争夺同一只山羊。

除了自然的矛盾冲突外,人的心理偏离正轨也会导致其他冲突的产生。人们对财产的渴望就属于其中的一种。这种对财产的渴望并不是指人类会将一些物品保管起来,它不是天生的,却是无止境的。占有欲也是偏离正轨的心理,它使人们之间产生裂痕,最后发展成人与人的相互仇恨。占有欲不仅会摧毁一个人,还会摧毁一个集体,使这个集体支离破碎。于是,劳动的自然分工被剥削他人的劳动取代了。看起来,这种指导思想很适合人类,因为它可以以人类的权利为伪装,在人类社会中树立起一个以这种思想为中心的原则。谬误一旦变成真理,受害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产生的危害就越来越广。当所有人都被一种悲剧性的阴影所笼罩时,人们就很难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反而会把这种痛苦当成正常现象。

生活在成人社会中的孩子会觉得这个环境很奇怪。他们不能与成人社会产生联系,他们做的事也和成人社会的生产不沾边。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不可能参与到成年人的社会活动中来。如果我们把成年人的工作比作用锤子打铁,很明显,孩子做不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脑力劳动比作精密的科学仪器,那么孩子也不可能用这种仪器做出了不起的业绩。或者我们把成年人的工作比作拟定新的法律,孩子也不可能做得到这样的事情。

成年人的社会是有组织的,而孩子和这种有组织的社会之间并没有关联。孩子生活的“王国”与成年人的“社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孩子对成年人建立的社会感到陌生,也无法适应这样的社会,所以当孩子处在成人社会中时,他们显得非常不合群。孩子不能为成年人的社会生产做贡献,也不能影响成年人的社会体系,他们只会打扰成年人的社会秩序。天生好动的孩子会扰乱成人社会的平静,这也成为孩子不能适应成人社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