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节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体系(1 / 3)

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提供就业信息的信息市场,提供供需见面的各类就业场所和供需见面活动,各类社会职业介绍服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种市场。有形市场是指定时定点的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即市场组织者在某一时间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组织在某一场所开展的就业招聘和洽谈活动。无形市场是指毕业生就业信息市场。无形市场通过电话、邮件、报刊、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其他通讯和传输手段完成供求双方的联系,洽谈和签约过程。

1.就业信息的特点 就业信息是指择业者事先不知道,然后经过收集加工整理,能被择业者所接收并对其选择所从事的职业或职位有价值的消息、资料和情报。大学生就业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共享性。即就业信息可同时供众多的毕业生所使用。这就要求就业信息享用者一旦获得了某种信息,必须迅速作出决断,尽可能地捷足先登。

第二,时效性。就业信息的效用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效用就会减少,甚至丧失。比如,定时定点的招聘活动,过了时间,这种就业信息一般也就没有价值了。

第三,传递性。就业信息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进行传递的,如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向相关专业学生发布招聘信息,或者用人单位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上刊登招聘广告等。

第四,可积累性。就业信息虽然有老化、过时的过程,但人们通过大量搜集和积累就业信息,会对就业形势、社会需求认识更加清楚,使自己的择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五,双向性。就业信息既可以由招聘方用人单位发出,也可以由求职者主动发出。后者如大学毕业生在报上刊登求职广告,主动向用人单位寄送自荐书等。

2.就业信息市场的构成 就业信息的来源渠道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一般认为就业信息市场由下面几个部分构成。

(1)新闻报刊上的就业信息: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报刊的就业信息因其正规、量大和可重复查找等特点而倍受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青睐。首先,凡是要在报刊上刊载就业信息的招聘机构,其招聘资格通常都要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核,以保护广大求职者的利益。其次,量大是报刊就业信息的重要特点。各类综合性报刊,每周都要发布数十条最新的招聘信息。在招聘信息中一般应包含招聘机构的名称、性质、发展概况、招聘岗位及其任职资格和基本福利待遇情况,联系地址、电话或联系人姓名。有些报刊在刊载就业信息的同时,还辟出“就业市场分析”、“求职经验交流”、“择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专栏,为人们就业提供指导。再次,报刊就业信息可以重复查找。广播电视中的就业信息稍纵即逝,不便查找;而报刊散发面广,对其就业信息查找、保存都比较方便。

(2)广播电视上的就业信息:现在许多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有固定的栏目在固定的时间播报招聘就业信息。广播电视是最大众化的传媒形式。广播电视具有大众性、易得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人们无需出门,便可轻松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多种社会信息,如“都市频道”每晚设有《人才资讯》栏目,专门播报人才供求信息。由于广播电视具有声音、画面和色彩,可以给人以更直接、生动、形象的感受。

(3)计算机网络就业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和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也可以使自己的信息在几秒之内就可以传播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网络上的就业信息量大、选择面广。求职者可以在线择业,即利用计算机进入Internet,直接查询有关就业信息,实时进行网上自荐、网上应聘以及网上择业的求职方式,以主动直观、及时准确地获取就业信息。求职者也可以在网上登记择业,即将自己的基本情况、求职意向等,填写成登记表格,然后选定一家有网上就业服务的人才交流机构,在其网络上登记推荐,达到网上就业的目的。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建立个人站点,制作一个真实、简明、生动的Web页面,更直接地在网上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目前网上人才招聘站点主要有:

中国英才网 http://www。china-hr。

中国劳动网 http://www。labournet。。cn

中国人才热线 http://www。cyol。

中国人才网 http://www。chinacaeer。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 http://www。schr。

中国武汉人才市场 http://www。jobs。wol。。cn

(4)人才中介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才供求信息,是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人才中介机构的就业信息具有集中、直接的特点。人才中介机构专门收集各种用人信息,许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也主动与之联系,委托他们充当供需中介,因此就业信息十分集中。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可以直接面对招聘单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洽谈,可以获得较以上几种信息渠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更利于毕业生正确地做好就业决策。除以上几种就业信息外,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教师校友、亲戚朋友也都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