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Part 19 个性让儿童正常发展(1 / 3)

有时,儿童的性格缺陷在人们看来也并非是坏事,就像我们在上一章中讨论强壮儿童及弱小儿童的缺陷那样,这些性格缺陷却得到了一部分人的高度评价。人们认为整天吵闹、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智力超群,而那些消极被动的孩子则被当作乖孩子来看待。

儿童们或许会被我们的社会分为以下几类:

1.与其他儿童相比,那些吵闹的孩子更为出众;

2.其他儿童应该把那些行为被动的乖孩子当作学习的榜样;

3.存在缺陷的孩子应该进行治疗。

在三种类型中,人们更加认可前两种类型。这样的孩子即使与他们的伙伴合不来,特别是这些行为不主动的孩子更不得伙伴的喜欢,不过这两类儿童的父母却都很喜欢他们。

这一点是我一直在强调的,由于对孩子的这种错误分类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时间,因此,我要求大家对这种分类应该加以注意。我从开办第一所学校到后来的几所学校的过程中发现,一旦某项工作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种种特征都被摒弃了。不论这些特征是被人们认为的好的、坏的,甚至是超群出众的,通通都会消失无踪,我们也彻底找不到这些特征了。

从这一点就能说明,儿童的性格是好是坏人们并不是可以正确区分的,人们以往习惯性的想法并不正确。我由此想到这句宗教格言:“真理只掌握在上帝手中,所有我们能看到的都只是幻影。”在观察我们学校的儿童时会发现,儿童们总想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在以前,儿童想做一些事情这一点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在心理的支配下,儿童就会开始做那些令他们感到快乐和静下来心来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些在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在这些儿童身上也发生了。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他们就学会了遵守一定的纪律,很多人对此都会感到震惊。通过给予儿童自由让他们具有纪律性,从而将以往人们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们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原因在于儿童的纪律性是由我们给予的自由培养出来的。由于这些儿童有做任何事的自由,当自己选择做某件事后他们就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他们的纪律性正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在40多年来,这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的种种事实的证实。通过事实可知,如果为儿童提供可以进行有序活动的环境,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具有纪律性。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对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是适用的。以前之所以没人了解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儿童身上的这些特点没有得到人们正确的认识。

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是突然出现的,而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论是哪一个儿童,都是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具有强迫那些懒惰的儿童做事的权力。我们只需要做到给儿童提供一个可以自行有目的地做事的环境就行了。一旦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那些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缺陷就会随之消失,只靠说教对改变他们的缺陷毫无作用。某些东西似乎突然之间在儿童的心理中产生了,并且被外界活动深深吸引着。在这些活动的吸引下,儿童会一直集中自己的精力,而且一直反复地做某件事情。

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会依照自然规律积极地获取经验,从而促成了这个整体的形成。

在出生后,婴儿的每个器官直到3岁之前都是独立发展的。在进入3~6岁这个阶段后,在大脑的指导下儿童就能用手做事了。所有器官在这个阶段不再独立发展而是成为了一个整体,它们为个体提供服务而相互协调地工作。

假如这些器官协同工作的状态由于受到外界原因的干扰而未能进行,那么,人体内部的其他部分会在某种力量的促进下独自成长,最终导致所有器官得不到平衡发展,进而彼此协同工作的使命就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