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无求无畏: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 / 1)

(一)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心就会越来越贪,最后欲壑难填,陷入无止境的黑洞中。

每个人在刚刚降生到世间时,身上都无外物,自然也就不会对外物产生欲望。那时,我们最大的欲望便是口腹之欲,饥饿时会大哭,一旦饱食便又安静下来。

我们一天天长大,接触的事多了,接触的人也多了,欲望也多了。听多了欲念过强的人关于欲望的言论后,我们便容易与他们一样把欲望视为人生中的动力。却不知我们一旦对欲望不加节制,不懂得适可而止,我们的人生便进入了不断产生和满足私欲的恶性循环。

对情的欲望,对财的欲望,对权的欲望,对享乐的欲望……各种各样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大网,将人困在其中。

被欲望左右的人,会失却初心,失却自己。他们会迷失在欲望的旋涡中,晕头转向却还乐不思蜀。他们会迷恋私欲被满足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会难以承受私欲无法得到满足时那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只有不断地“求”,才能让他们的心中得到短暂的安静。

(二)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小小的村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里,小小的巷子里遍是牧归的牛羊。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柴门外等待着放牧归来的孙儿。野鸡一声声鸣叫,小麦已经准备抽穗,蚕儿吃饱了桑叶,准备入睡。

荷锄归来的农民们一见面,便欢快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令诗人心生羡慕,不由得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

那村民们生活得简朴、单纯、安静、舒心,人人皆有所归,令诗人想到自己只身一人,在官场中经历着沉浮,那种无处可归的心情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何必在官场求生存?若是过着和他们一样安然自在的生活,难道不好吗?诗人越看着这些村民,越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想要隐居田园的心绪渐渐在他的心中浮现。

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园画卷,一派自给自足的安居情景,无一不是平常事物。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将它们展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三)

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简单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长乐。

人生在世,欲望越少,所求就越少。所得越少,需要担忧的事就越少。贪求欲者一旦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迷住心窍,就会迷失自我,哪怕一头跌进无底的深渊,也在所不惜。

奢求越多,心就越累,不曾拥有时担心得不到,得到后就担心会失去。想着自己付出过的努力,就更加不甘心,更加不情愿将自己已得到的拱手让人。若是失去了,便会想尽办法将它夺回来。

佛经中有一句话,叫作“无欲则刚”,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欲望,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害怕。细想,难道不是吗?

那些贪官污吏,时时害怕东窗事发而夜不能安;那些靠着欺骗获取利益的人,时时害怕谎言被揭穿而提心吊胆。

人,无欲无求则无敌。不求,便不会害怕失去,便不会害怕失败,便不会为了一些人、事、物整日惴惴不安。然而世人都有欲望,想要做到无欲,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若是做不到无欲,便做到无求吧。若是未曾在欲望的驱使下做过什么负心之事,自然什么都不必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