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诗文评·唐才子传(1 / 1)

内容概要

《唐才子传》,是一部关于唐五代诗人的简要评传汇集,是现今流传于世的唯一一部为唐代诗人作传的书籍,被列为国学入门的必读书目。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对此书评价颇高,曾在一次向青年学者介绍文学读物时,大力推介此书。本书以年代先后为序,同代则以诗人登科顺序为据,记载了五代到晚唐时期大量诗人的生平,其中中晚唐时期的记述尤为详尽。此外,书中每篇传记后面,作者对诗人逐一加以品评,内容主要围绕传主的艺术造诣和得失。由于很多资料来自民间传说,有些更是作者根据诗篇臆想而来,因而谬误失实之处在所难免。

本书写成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当时即已刊行,广泛流传于世,后于明代被收录于《永乐大典》中。可惜的是,《永乐大典》中“传”字一韵散佚,本书不幸随之失传于世。还好,清乾隆年间整编《四库全书》,负责编修的书官发现其余各韵之中,亦多有引用其文之处,遂逐一摘拾出来,重新编录,共得243人,附传44人,共计287人。此辑本最终编为8卷,残失条目始终无从稽考,直到清嘉庆年间,早前流于日本的元刊10卷足本重回中土。国内学者将此二者进行矫正比对,后来又刊刻若干版本,其中以钱熙祚所刊《指海》最为精准,为后世学者钻探研究助益较大。

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专业学者对《唐才子传》的补充订正仍未停止,并且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随着多个补订注释版本被刊载出版,《唐才子传》的研究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但由于这些版本多以史实考证为主,注释工作为辅,语言仍然比较晦涩难懂。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想要了解此书,由李立朴校注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阅读指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唐代则是这一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因此我们常以“唐”字作为“诗”的前缀惯称为“唐诗”。在《唐才子传》一书中,作者也以很多具体事例阐释了诗歌在当时,无论是官场朝廷还是村野街巷的重要地位。例如《王湾传》中,讲述的是当朝宰相张说十分欣赏王湾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于是亲笔题写此文句,并将其高悬于政堂之上。再比如《李涉传》中,讲述了一个盗不取财而索诗的民间奇闻,令人感到惊异的同时不禁联想出诗歌对于时人的意义之大。

书中另外一个显示诗歌地位的描述是“行卷”,这是在诗歌盛行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风气,也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产物。“行卷”就是准备参加科考的士子,择一得意之作书于卷轴之上,然后呈送至主考官抑或显要官宦处,用以为自己顺利登第铺路的行为。如果应试者的诗作被考官看中,或得到某朝廷大员的称颂,一篇佳作很可能成为他走上仕途的入场券。当然,如果应试者在科考前就已诗名远扬,这也是顺利登第的一条绿色通道。在本书的《白居易传》中,作者就记述了关于“行卷”的事迹,当时的白居易由于年纪尚幼,虽然颇有诗歌天赋,但尚未显名于诗坛。白居易最初以一首诗作向顾况行卷,这首诗正是今天老少皆知的千古绝唱《赋得古草原送别》。但当时的考官并没有立即给予重视,直到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绝妙诗句,立即大为叹服,对白居易的天赋给予极大的肯定。

另外一点引人注目的是,本书作传虽然以传主的生平趣闻轶事为主,关于功业德行的记述极为简略。但凡涉及参加过科举的诗人,无论是具体及第之年,还是主试官员,甚至当年榜首之姓名,均详细记录于书中。可见科举考试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之高,它不仅是出仕为官的唯一途径,更是一种荣誉,以至于缺少这一头衔,即便位极显列也是不尽美的。

然而本书作者并未完全受制于此,在《唐才子传》中收录的诗人,不分地位尊卑,不论男女有别。从官宦子弟到布衣百姓,再至风尘女子,只要有诗才者,无不在作者的涉猎范围之内。这就使许多史传无名的诗人事迹得以流传,更是保存了大量的诗歌评论资料,可谓意义重大。

此外,在论人方面,作者可谓不失公允,他极度鄙视那些显贵多金而庸碌无为的纨绔子弟,又对一些出身贫寒而奋发努力的有为之人大加赞赏,如“汪遵,泾之一走耳。拔身卑污,夺誉文苑。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偷光,殆不过此。昔沟中之断,今席上之珍。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作者介绍

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人。由于史料缺乏,具体经历已经无从考据。可以了解到的是他曾任过生郎,也曾游历祖国大江南北,其诗歌在当时与王执谦齐名。作为一个西域之人,能够不厌其烦地广采资料,为众多唐代诗人立传颂诗,可见作者是位名副其实的唐诗热衷者。除了本书之外,还著有《披沙诗集》,可惜的是已经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