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诗文评·石林诗话(1 / 1)

内容概要

《石林诗话》,又名《叶先生诗话》,是南北宋之交时期的一部诗论著作,作者叶梦得。主要记录了北宋诗坛的掌故、轶事,同时也蕴含了作者的诗歌美学思想及审美评述,其中有一些诗歌见解在宋代诗学思想中具有代表意义,在宋代的诗话发展中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本书中作者的理论构思不够系统,但他论诗比较精当,透露出诗话由“论诗及事”向“论诗及辞”转变的消息。传本有一卷本、三卷本两种,《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至《百川学海》最早是分作三卷,南宋时期已有一卷、三卷两种刊本。《石林诗话》说:“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石林诗话》中关于诗歌的论述问题有三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浑” 的境界;二是精工;三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叶梦得将诗境的“浑”看作是诗歌的最高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他的观点反映了两宋交接之际诗学观的一个特点。 《石林诗话》中有许多关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学风尚,还从一个层面上体现了宋人的诗学审美趣味。

阅读指南

《石林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诗话提倡自然清新的诗歌风格,对于炼字也不排斥;主张“意与境会”的“自然”美学趋向,继承发展了王昌龄、苏轼等的美学思想,反对江西诗派那种片面讲究“法度”、炼字与刻板模拟的倾向;喜欢含蓄的诗歌意境,对“以文为诗”的宋诗倾向进行了清算;它这种以禅喻诗的方式,便于人们深入、形象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强调“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不用而后用之”(《石林诗话》卷上)。

《石林诗话》提倡自然美的艺术传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鲜明的现实性,模糊的自然风格,自然的“作诗根本”。黄子思在《跋溪诗话》中说:“诗话杂说行世者多矣,往往徒资笑谈之乐,鲜有益于后学。”《石林诗话》中作者本人推崇王安石,但否定苏轼。

《石林诗话》的整体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倡“自然”。《石林诗话》提倡诗风自然清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苏轼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第二,重“含蓄”。其曰: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

第三,禅“喻诗”。《石林诗话》卷上中说道:禅宗论云间(按:“间”应为“门”。“门”字诸刻本均误作“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诗人玉屑》卷十四均作“门”)有三种悟: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及第,任过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使等官职。晚年时隐居在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的诗文大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1148年)去世,享年72岁。死后被追赠检校少保。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这段时间内,宋词的词风开始变易,叶梦得起到了先导和枢纽的重要作用,并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词中的气主要通过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来表现。基于叶梦得自身的诗评观,他对北宋中后期诗坛代表作家的评述是不同的,主要是当时的文坛现状和政治背景以及两宋交接之际士人的精神面貌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叶梦得的诗评观。叶梦得是一个意识到宋诗特征的诗人,他中肯的艺术批评和精当的美学鉴赏在当时多重审美范式并存的宋代具有特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