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鞋子(1 / 1)

有一位制鞋商人甲,到非洲考察商机,他发现当地人都是打赤脚,没有人穿鞋子,大失所望,认为到非洲投资制鞋,没有商机,因此失望而归。另一位制鞋商人乙,也到非洲试探商机,一看非洲人都没有鞋子穿,大喜过望,心想:我来此制鞋,必然生意兴隆。果然没有错,当地人不穿鞋子,是因为没有人卖鞋,现在有人卖,自然就有人买。

鞋子是文明社会的产物,有美观与保暖的功能,和衣服同等重要。即使在热带地区如中南半岛、印度等地,也要穿个拖鞋,一样还是要穿鞋子。

佛教有“照顾脚下”之说,脚是人生立足大地的根本,足在地上不能受伤,不能让它受委屈,所以脚穿鞋子,头戴帽子,身穿衣服,衣帽鞋袜是保护人身的工具,也是富裕社会的象征。此外,鞋子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另有其不同的代表意义:

一、贫穷弱势者的渴望:鞋子对富贵人家而言,一人可以同时拥有多双鞋子,不但三天一双,五天一换,而且重视鞋子的质量,讲究精美华丽。反观穷苦人家,鞋子对他们而言,是奢侈品;很多弱势的穷苦孩子,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双鞋子。但是为了一双鞋子,几年的盼望,最终仍不可得。现在有些慈善团体提供各种救济物品,不过很少有人捐献鞋子,因为鞋子的大小尺寸不一,很难适合每个贫穷人士的穿着。所以,现在一些富有人家,如能把自己多余的鞋子集中起来,捐献给需要的人,也是功德一桩。

二、悭吝聚集者的嗜好:鞋子的款式、质地、类别很多,有拖鞋、布鞋、皮鞋、马靴等,一些稍具身份地位的名媛贵妇,都有购买鞋子,甚至收藏鞋子的爱好。最有名的莫过于菲律宾前总统夫人伊梅尔达,她鞋柜里的鞋子,不下百千双以上,曾因疯狂收藏鞋子而被指为生活奢侈。其实,人生百年,哪能穿得了那么多鞋子?所以不要把聚集鞋子当成嗜好,应该把鞋子分享大众,才是雅好,才是美事。

三、古代缠足者的梦魇:说到鞋子,就让人连想到古代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为了拥有一双三寸金莲,必须忍受多少痛苦,多少眼泪,多少不合人道的折磨。现在有人拿出古代绣花鞋来展示,从中让人看出古代中国妇女多少的心酸血泪。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竟有如此之事,真是叫人匪夷所思。可见文化需要精炼,一些不合人道,不合情理的文化,也不能不去除。

四、旅游参访者的帮手:拥有一双鞋子,就拥有足底天下,所以穿一双合脚的鞋子,可以出外旅行参访,甚至登山越岭,都要靠鞋子。穿上一双合适的鞋子,走遍天涯海角,感觉无比舒适方便。尤其一鞋合适的登山鞋,能让登山者履险如夷,增加旅途的安全。所以,爱护鞋子,就是讲究立足点;人生的立足点,不能不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