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四、如何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1 / 2)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介绍了21种念佛三昧,由此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此外,历代祖师也多有提倡,如华严宗澄观大师的“五门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其后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更根据二师之说,将念佛方法分为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在这四种念佛法门中,又以“称名念佛”最受推崇,以下加以详细介绍:

(一)四种念佛

1.称名念佛,即《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心系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念念相续。

2.观像念佛,对佛的塑画等像,谛观分明。如《思维要略法》云:“人之自信,无过于眼,当观好像,便如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于足,从足复至肉髻。如是相相谛取。”

3.观想念佛,这是以前面的观像念佛为基础,内心观想佛相好光明的一种念佛方法。首先以双眼谛观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后,再到静处闭目忆念观想。

《坐禅三昧经》云:“还至静处,心眼观佛,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观想佛像不明,则须再以眼取佛相好。”另外,在《观佛三昧海经》也提到:如是心住、出定、入定,恒见诸佛悉在目前;开目、闭目,处处无非极乐。

4.实相念佛,也就是观想自身及一切万法的真实自性,是无形无相,犹如虚空,而心及众生本来平等。《文殊般若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华严经》也说:“一切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一切佛。”

以上四种念佛法门,持名最浅易,实相念佛则是深法。两千年来,持名念佛在祖师大德们积极地提倡下,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修行方法。

(二)持名念佛法

历代以来,对于持名念佛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1.明持:出声称念如来名号。念佛时,如果昏昏欲睡,或妄想散乱,则应该勇猛提起精神,高声唱念,把全身的精力声音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则能对治昏沉,驱除妄想,恢复正念。古人说:“大声念佛就见大佛,小声念佛就见小佛。”这是提倡此念佛法的方便说。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在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听到他的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六祖所用的就是高声念佛法。此外,金山活佛,夜里常到山顶上,大声唱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声音悲切凄凉,听闻者,无不被他的念佛声所感动。

2.默持:如果高声唱念佛太久,觉得耗气费力,则可改用默念,也就是唇动不出声,但阿弥陀佛圣号在心中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于清楚明白,所以心不散乱,正念分明。这种默念法,可于卧时、睡时、工作时、沐浴时、开会时、参加典礼时等情况下诵持。一个人临命终时,四大分离,六根销融,只剩下心识而已,这时候平时的默持念佛功夫,就有很大的帮助。

3.半明半默持:高声念佛觉得费力,默念又容易昏沉,因此取其中道,念佛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行者一边念,一边听,不论四字或六字念,但能听得字字分明,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