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唱歌(1 / 1)

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歌。唱歌也代表人一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人生,述说如下:

一、儿歌是婴儿的天堂:初生的婴儿,在母亲的儿歌声中,他会露出满足的微笑,或在母亲的催眠曲中,安然入睡。婴儿不会多想其他,只要奶喂饱了,睡在摇篮里有歌声为伴,那就是婴儿的天堂了。

二、山歌是工作的调剂:过去农业时代,一些采茶的姑娘,一面采茶,一面唱着山歌,这就是工作的调剂。我们也看到,农田里插秧的农夫,一面插秧,一面唱歌,以歌声调剂工作的辛劳。在祖国大陆的黄河、长江,因为逆水行舟,必须有纤夫拉纤,工作中他们也会大声唱歌,不但增加力量,也会忘记辛苦。中国的劳苦大众,靠歌声娱乐,靠歌声疏解压力,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歌声的重要。

三、情歌是情感的表达:在各类歌曲中,以情歌的流行最为普遍,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歌声就是感情的流露。中国民间的一首《小放牛》,形容牧童和村姑的恋情,风靡全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至今脍炙人口。现代青年男女的同学会、惜别会、餐叙聚会,也都会高歌一曲,可以说也都与感情有关。因为青年时期,释放感情,唱情歌是他们的拿手本领。

四、悲歌是英雄的末路:尽管情歌动人,但是人生也会有唱悲歌的时候。楚霸王项羽,在乌江与虞姬一别,《霸王别姬》唱出英雄末路的悲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壮志未酬、人生如梦的感慨。甚至曹孟德在得意时,也会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种英雄气短的悲歌,在在说明了世间的无常,人生的苦短,何其无奈!

五、挽歌是老年的终结:人生经常要为别人唱挽歌,但总有一次,也会让别人为自己唱诵挽歌。我们每在告别奠礼时,听着哀戚的挽歌响起,或是送葬队伍的进行曲声声入耳之际,总会深切体会到,人生要把握时光,应该做的事情要及时完成,否则等到挽歌响起,再想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六、佛歌是和谐的感动:佛教的音乐,称为“梵呗”。梵呗是用清净的曲调来赞颂十方诸佛菩萨的功德,它的音韵典雅、清净、庄严、肃穆,能够让人在宁静安详的梵音中,扩大自己,升华自己。尤其中国传统梵呗海潮音的唱腔,蕴含优雅庄严的气氛,有一股深切的感动力量,听闻之后,可以使身心清净,提升宗教情操。所以佛教的梵呗,唱出了人生的意义,唱出了心灵的和谐,唱出了悠扬轻快,唱出了至情至性。由于梵呗深奥,现代也有改以歌曲方式来呈现,以期佛法大众化,让佛教音乐能雅俗共赏。佛光山多年来提倡的“人间音缘”,就是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