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章 结 语(1 / 3)

亲子关系是果,家庭教养才是因。有什么样的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我们为了掌握根本,所以把重点放在子女的教养上面,希望通过正确的教养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现代父母和过去一样,十分重视子女的教养,可惜所采取的原则和方法,大都学习西方,尤其在管教孩子方面,更是以美国为榜样。留学回来的教育心理学家往往鼓吹西方的辅导观念,忽略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质,反而造成学校与家庭的矛盾,使孩子无所适从。

家庭教养的主要内涵应该是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环境,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和世界观,并且学会适当地持经达变,以求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一家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是相近,彼此的沟通就越畅通,亲子关系也就更为和谐和亲密。

一些急着赶时髦的父母,非但不对子女灌输作为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认知和语文教育,反而以揠苗助长的方式,在子女还没有把中国话学会的时候,便赶忙将其送进双语学校,学习胡言洋语,导致子女将来没有一种语言说得精准,没有一种文字用得恰当。在这种情形下,要子女孝顺父母,缅怀祖先,恐怕相当困难。美国年轻人不懂得敬老,美国孩子也不懂得祭祀祖先。这些明显的事实,最好能够及时加以注意。

二十一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差异,远比二十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差异为大。我们不能够用过去的眼光和标准来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变迁。由于信息技术发达,信息的交流既方便又快速,地球村的形成,使“统一”世界的课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几乎都免不了武力统一。然而,以今日的武器如此具有毁灭性的力量,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算是自取灭亡。于是,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转到东方,认为西方的霸道,既然不足为凭,中华文化的王道精神,也就是得人心者昌的怀柔、融合原则以及广大包容的胸怀,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大家共同需要的强烈信念。欧洲长时间的分裂,可以说是霸道思想的必然报应。如今逐渐迈向统一,能不能转变过去的报应?恐怕还有待较长时间的观察。

不能走武力统一的道路,就应该重视中华文化的发扬,以促进世界大同,尊重各民族的小异,从而互相依存。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Toynbee)指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的途径。在这一方面,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他所说的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合理主义。在二分法的矛盾中,走出三分法的和谐。换句话说,在两种极端之中,找出合理点。

汤恩比说:“如果我的推测没有错误,估计世界的统一将在和平中实现。这正是原子能时代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虽说是中华民族,也并不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和平的。战国时代和古代希腊以及近代欧洲一样,也有过分裂和抗争。然而到了汉朝以后,就放弃了战国时代的好战精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重新完成中国的统一,是远在公元前202年。在这之前,秦始皇的政治统一是靠武力完成的。”他又说:“将来统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国这位第二个取得更大成就的统一者(刘邦)一样,要具有世界主义思想,同时也要有达到最终目的所需要的干练才能。”

现代中国人最好明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必须对全世界担负起十分重大的责任。这种重大的责任,并非少数人所能完成。可以说所有中国家庭,所有中国父母,都应该共同担负,才有完成的可能。

基于这种时代性的特殊要求,我们提出三点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