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章 如有脱轨及时辅导纠正(1 / 3)

提高孩子成长期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是一种适应历程。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想尽办法要好好应付外界的要求,满足内在的需要,企求在主观上获得满足与幸福的感觉。我们可以说,人生幸福与否,取决于个人适应的成败。感觉是一种反应,是接受刺激时内部所引起的反应,刺激是外来的,感觉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

胎儿时期

胎儿时期的刺激来自母体和胎盘。母体是他的大环境,子宫则是他的小环境。母亲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重大变化,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以后的适应问题。譬如某些药物会使胎儿的上肢产生畸形,从而使其长大后产生很强的自卑感。母亲持续严重的情绪问题会导致胎儿出现唇腭裂现象,并且影响胎儿智能的正常发育。怀孕期间母亲的甲状腺分泌不足,也会影响胎儿身体的结构而患上矮呆症。孕妇对怀孕,由于不同原因而心生不满或心存罪恶感,也会使胎儿的胎动次数增加,长大后会产生更多的适应不良现象。胎儿期所造成的外表、智能、情绪及行为影响,有的永远无法挽救。我们把胎儿期列入年龄来计算,实在很有道理。

婴儿时期

婴儿时期开始独立行使呼吸、消化、排泄等功能,但在很多方面仍需仰赖他人。周围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通过母亲对婴儿发生作用。婴儿的活动以口腔为主,所以也称为口腔期。只要口腔获得适当的满足,身边又有固定的母性人物持续给予保护,提供适宜的刺激,婴儿的身心发展就不致发生严重的问题。若是嘴唇不能获得满足,就会吸吮手指,或者将这种不满足感埋在潜意识中,长大以后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太早或突然断奶,对婴儿会引起心理障碍,同样也会造成不良的适应。

婴儿的后半期,重点由口腔转移到肛门,称为肛门时期。经由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所获得的快感经验对肛门活动产生满足的感觉。父母在训练婴儿便溺习惯时,如果过分严格,使婴儿在情绪上受到威胁、产生恐惧,将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长大后容易变得冷酷无情、顽固、刚愎自用、吝啬、暴躁,甚至于生活秩序紊乱。

在婴儿时期,如果母亲去世、父母离婚、被遗弃、送给别人做养子女、母亲忙碌托人抚养、母亲情绪不正常或者对婴儿怀有恨意,都会导致婴儿缺乏充分的母爱,长大以后会变得性情孤僻、智力不足、感情冷漠,而且对自己没有信心,自我抑制力不足,因而常有犯法的行为。

幼儿时期

幼儿时期开始由软弱无助走向自我意识逐渐增长,继而产生保护自我的心理需求。先以反抗,后以占有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于是,独立的人格与环境的对立,成为今后心理适应的主要课题。幼儿虽然比婴儿更具有独立的能力,但是父母的保护还是十分重要。这时父母对幼儿最好兼有保护和放松两方面的态度。保护幼儿以避免身体上的病痛,而适当地放松,可使幼儿的自我意识获得积极的发展,不致因过分挫折引起强烈的自卑感。但是,一般父母容易做到保护,却很难适度地放松,不知不觉威胁到幼儿的自我意识,间接地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

儿童时期几乎都在小学接受基本教育,和学校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没有进过幼儿园的儿童,进小学更是一件大事。由于性格懦弱或者学校的压力过大,有些儿童害怕或拒绝上学,这种适应不良的问题必须及早加以辅导,以免其人格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

在校适应不良,儿童会以头痛、成绩不好、好打斗、逃学、说谎、偷窃、反抗、孤独、退缩、自卑、嫉妒、犯规等方式来表现。父母最好配合老师,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胸襟宽大地接受事实,同情儿童的困难,并协助其解决问题。切忌冲动与任性妄为,以免辅导工作难以进行,而且可能迫使儿童走向歧途。

我们提出这些说明,主要在建议大家: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的适应不良,与父母和家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千万不要把所有的责任完全推在孩子身上。

有些朋友会把孩子带到办公室里。孩子说话非常大声,大家都回头看他,他却依然故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大人们说话的时候,他也不时地插嘴。这种偏差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恐怕就会引起同事的不满。父母不管,外人忍无可忍,就会开口来指正孩子。此时父母的脸面固然无光,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因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