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不得不知的人生经验(1 / 3)

人之所患,莫甚于不知其恶;

人之所美,莫甚于好闻己过。

人之所贵,莫甚于明理好义;

人之所鄙,莫甚于寡廉鲜耻;

人之所尊,莫甚于慈悲喜舍。

一念之间

唐朝的鉴真大师感于日本僧侣求法的挚诚,兴起将佛法传弘至东瀛的念头,12年之间曾7次尝试;到了老年,虽然双目失明,却不忘这最初的一念,他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心愿,将佛陀的戒律播扬于日本。

鉴真大师的一念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而整个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因此大大改观。一念之间包含所有的时空、人我对待。一念之间在时间上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在空间上超越东西南北十方。

一念之间如虚空之拥有宇宙,一念之间如白驹过隙之迅速,我们的一念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成功与失败在一念之间。许多企业家庞大的事业是在当初一念之间发展出来的,有许多企业名流也由于一念之间算计不善最后垮台倒闭。一念之间让许多人成功,一念之间也让许多人失败。疆场上的将军一句口令,可能让万千人丧生;圣贤仁王的一个好念,则可以让无数黎民得救。大人物的一念之间,关乎国计民生;小人物的一念之间,关乎自己全家生存得失。一念之间,不可不慎。

二、快乐与痛苦在一念之间。一般人都希望增加物质的拥有,物质多了其乐无比,一旦拥有的东西消失了就愁云惨雾、不可终日。东晋的道安大师希望自己拥有的东西愈少愈好;大梅法常禅师“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株松花食有余”也不胜其乐;大迦叶居冢间,与尸骨为伍,其乐也无穷;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痛苦与快乐不是决定于外在物质的有无,而在自己心境的修养。

三、富贵与贫穷在一念之间。世人有贫穷富贵之分,但是贫富不在于钱财的拥有多少。有很多富贵的穷人,也有贫穷的富者,从物质上很难定其拥有什么,心境决定他们的一切。有的人虽居天堂,犹如地狱;有的人虽处地狱,也如天堂。可见,贫富只在于一念之间的满足与否。

四、善良与邪恶在一念之间。《大乘起信论》说“一心开二门”,二门就是“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真心是一,明白真心则了脱生死,见到自性;假如不能明白自性,只有五趣六道轮回。因此,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就拥有天堂地狱。有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一再生死轮回。所以,与其了解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了解自己的真心。

五、觉悟与迷惑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为悟,一念痴为迷。诸佛菩萨在觉悟之中,凡愚众生都是在迷界里。假如一个人心中都有佛菩萨,有道德良心,有众生的利益,他离觉悟也就不远了;假如这个人心中只有自私自我,只有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重视别人的福祉,这就是痴迷到极点了。

六、天堂与地狱在一念之间。常有人问:“天堂地狱在哪里?”当然,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狱在地狱的地方。不过,此说一般人不易了解。其实,天堂在人间,地狱也在人间。你看,那些生活舒适,衣食住行十分享受,家庭生活和谐的人,就是生活在天堂;反之,妻离子散,三餐不继,受到刀伤枪杀棍打,乃至市场中那些吊挂倒提的,不就是地狱吗?可以说,天堂地狱在我们的心里,心中一念善就是天堂,心中一念恶就是地狱。你愿意在天堂里呢,还是在地狱呢?若解剖自己的一念之间在想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佛光菜根谭·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

一心之嗔,千般为恶。

放下心中的“怕”

一个年轻人准备出远门。他动身前拜访了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就写了三个字:“不要怕。”又说:“孩子,人生的秘诀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当年的游子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回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不料老人家已在几年前去世,族长家属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说:“这是他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拆开信封,又看到三个字:“不要悔。”

佛教说,苦是人生的实相,人所以会有痛苦,是因为害怕的事情太多,怕被偷、被抢、被伤害,乃至怕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儿女老婆……因为所怕的事情很多,多数人活在不安的恐惧之中,所以观世音菩萨能为众生“施无畏”,因而特别受到大众信仰。

其实,人生也有很多“不怕”的时候:

一、耳聋不怕人家骂。耳聪的人,可以听世间的音声固然很好;假如聋了,也不必沮丧,耳不听心不烦,即使别人对你有所批评辱骂,因为听不到,也就乐得自在。

二、死时不怕人家嫌。人活着的时候,怕别人藐视的眼光,怕他人批评的语言;人一旦死了,无论你怎么嫌他,他都不予理会。因此,人到了死的时候真是万般放下,即使最心爱的东西被拿走,他也一概不管。死,本来是人所畏惧的,而自然的死亡其实也是人生放下的好机会。

三、理直不怕舆论偏。人要讲道理,但有时“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当你遇到一些有偏见、不讲理的人,即使讲再多的道理也没有用。所以,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只要自觉公正、公平,哪怕一些偏激的人曲解我们,我们只要想“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也就不必为此牵挂太多。

四、心慈不怕世道险。世间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洪水地震,而是世道人心。所谓人心险恶,有时候朋友之间,甚至父母同胞之间,遇有利害冲突的时候,也会不惜一切相互残杀,就算英明如唐太宗也有玄武门的兄弟相残之举。尽管如此,吾人要心存慈悲。所谓“举手不打笑脸人”,慈悲的人没有敌人,也就不怕世道的艰难险恶了。

五、胆大不怕妖魔扰。人,有的天生胆大如天,有的生来胆小如鼠。吾人在世间生存,倒不一定要胆子大。胆大的后面要有道德、良知、智慧支撑,如此即使外境上有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社会上有恩怨情仇、政治上有各种迫害,因为我们有胆量面对现实,理直则气壮,又何足惧哉?

六、勤学不怕天资鲁。有的人常慨叹自己没有智慧,天生鲁钝,因为没有才华,无法为人所重视。其实,世间无常,一切都不是定型的。如果自觉智慧不够,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人以一之,我十之”,又有什么不能成的呢?历代有不少人四五十岁才考取进士,就是现在的大学也有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学生,所以只要勤学,天资也不能断定人的一生。

七、智高不怕难事临。吾人一生当中所面对的事情,有的轻而易举就能解决,有的则会遇到艰难困苦,不容易通过。人的前途就如登山,只要锲而不舍,运用智慧,就没有登不上的。

八、志坚不怕逆境考。人生的考验很多,贫穷是考验,事业不顺是考验,爱情受挫是考验,受人伤害失去尊严更是考验。而一个人只要立志发愿,任何逆境则没有通不过的。

人生与其畏缩退后,不敢向前承担责任,何不挺起胸膛,迎向前途,勇敢一战呢?

·佛光菜根谭·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经常保持一颗无事的心,必能享受没有梦魇的清宁。

如何控制自己的命运

有个人拜访禅师,问:“你说真的有命运吗?是不是我命中注定要穷困一生呢?”禅师让他伸出左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这条竖线叫生命线。”然后禅师让他把手握起来,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儿?”那人说:“在我手里啊!”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人生境遇,有时候看到别人的飞黄腾达,想想自己的不如意,就慨叹“时也,运也,命也”,感伤自己命运的乖舛,更甚者就怨天尤人。其实,我们的命运并不是别人所能控制的,控制我们命运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又是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命运呢?

其一,习惯控制命运。

佛法说:烦恼难断,而去除习气更难。坏习惯使我们终生受患,累劫遗害不尽。习惯会左右我们的一生。习惯成自然,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即成为修证菩提的障碍。譬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恶口骂人,习以为常,没有人缘,做事也就得不到帮助,成功的希望自然减少了。有的人养成吃喝嫖赌的恶习,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把幸福人生断送在自己手中。更有一些人招摇撞骗,弃信背义,虽然骗得一时的享受,却把自己孤绝于众人之外,让大家对他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