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夫妇之道(1 / 3)

结婚之前,本来是一个人;结婚之后忽然变成两个人共同生活,尤其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习惯、不同观念的两个人,把很多的不同忽然结合在一起,要让婚姻和谐,如鼓琴瑟,确实不易!

婚姻(一)

我有一个信徒,拥有一对漂亮的儿女,我经常赞叹他们是“金童玉女”,但是他们三十多岁了,都还没有结婚。我就对他说:“怎么不让他们结婚呢?”他说:“师父,你不知道啊!现在俊男美女很难找到对象。”我初听,感到很讶异,后来一想,确实也不错,现在的社会,要跟俊男美女结婚,得承担多少的风险,付出多大的代价。

婚姻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合法契约,婚姻是男女经过公众认同的规则。

有人说婚姻是赌博,有人说婚姻是存折,有人说婚姻如风筝,有人说婚姻如牢笼,有人说婚姻是恋爱的产物,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婚前对婚姻视死如归,也有人婚后对婚姻视归如死。

总而言之,婚姻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感情的婚姻,一种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后才开始培养感情;现代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男女双方在有了感情之后才开始谈论婚嫁。不过,现代也有“奉儿女之命”而成亲的。无论是有感情的婚姻,或是没有感情的婚姻,人人总是希望婚姻可以“天长地久”“百年好合”。

古代的女子生来就注定无法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待遇,也没有自主的权利。女子晚婚了,就会被议论纷纷,结了婚后不能与丈夫、儿子同桌进餐,丈夫还可随时找借口“休妻”。女子除了顺受外,还必须遵守三从四德,所谓的“三从”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现代社会女权意识抬头,已不再像以往,妇女终生只能扮演着被支配的角色,因此过去大男人的“沙文主义”已变为“新好男人主义”了。

现代的婚姻是男女平等,男女双方必须互尊互敬、互忍互容,因此胡适把过去女人的“三从四德”改成现代男士应该做到的“三从四得”——所谓的“三从”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四得”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责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其实,胡适的“三从四得”是提醒结了婚的男女,应该要你我体贴、相互迁就、彼此信任,如此才能维持一个美满的婚姻。

婚姻不能有想要改变对方的念头,而是相互适应对方,尊重对方,给对方空间。现代有些男女,有人为了彼此挤牙膏、脱袜子的方法不同而离婚,这就是将婚姻当儿戏,也因为彼此不懂得沟通,彼此不愿顺服对方所致。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个凶悍、唠叨的老婆,经常让苏格拉底在众人面前困窘不堪。有人问苏格拉底结婚的下场是什么,他说:“娶一位好老婆的男人,会变得快乐;娶一位坏老婆的男人,会变成哲学家。”所以婚姻必须付出忍耐,还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对方的缺点;婚姻必须学会倾听,还要不能事事追根究底,要能时时原谅对方的过失。

你要选择一个美满的婚姻、相爱的伴侣,除了你的观念、爱心、经营之道外,还得看你的因缘了。

·佛光菜根谭·

具有同体的平等观,才能同心同德;

具有共生的慈悲观,才能共存共荣;

同体与共生,不但是宇宙的真理,

也是人类幸福的准则。

婚姻(二)

有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情投意合,已经论及婚嫁,但由于男方家庭重视家族聚会,女方每次应邀到男方家中聚餐,看到男方已婚的姊妹,总在席间互比财富、成就,尤其用餐时的繁文缛节,总让喜爱自由的女方深感受不了,因此毅然提出分手,放弃这桩人人看好的婚姻。

一般人的认知,以为一男一女结合,长相厮守,成为夫妻,那就是一桩婚姻。其实,婚姻应该不只是一男一女的事,婚姻里面还包括家族的背景,所谓“门当户对”,不但经济的贫富、教育程度的高低要相当,即使这些条件都具备,如果彼此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不同,也难以白首偕老。

有时即使已经结了婚,也不能只靠一纸结婚证书来维系婚姻关系,必须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社交生活、共同的话题,才能维系彼此的心。有一位太太,婚前最大的爱好就是听大提琴演奏,婚后几度要求先生陪她参加音乐会,但总被先生敷衍、搪塞过去。有一次,她下定决心先买好了音乐会的票,无论如何要先生陪她一起参加。先生无奈,只得应命。到了演奏会开始,第一首才刚表演一半,先生就已呼呼入睡,而且鼾声大作,与台上的大提琴互相呼应。任凭太太又推又踢又捏,先生还是照睡不误,这时太太看着先生的睡相,只觉无限孤单,不禁黯然落泪。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自嘲说:“我因为娶了一个悍妇,所以成为哲学家。”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修养。在现实生活里,有的人因为婚姻不美满而远走他乡、浪迹天涯,有的人趁机出国留学,有的人干脆投身军旅,为的都是不愿再与对方痛苦地生活在一起。

有的夫妻,婚前数年的爱情长跑,结果结婚不到几个月,就因为兴趣不合、生活习惯不同、价值观互异,甚至买东西时,对颜色、式样喜好不同,对家具、室内装潢的看法不一致,甚至为了挤牙膏的方式不同而吵架,终至离婚收场。正是所谓“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离”。

过去有很多人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婚,却能白首偕老,这是因为男女双方能互相尊重对方、包容对方,因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未尝不好。

有的人个性太强,凡事必须依着自己,不能满自己所愿,就感到失望,这是一种执着。人因为过分执着,没有异中求同,不容许不同的存在,这种性格,在社会上交朋友、结婚、处众,都很艰难。甚至即使出家当比丘、比丘尼,或是当神父、修女,在团体里,一样不能和人相处。

有一则笑话——如果哥伦布有个多疑的妻子,不断质问:“你到哪里去?跟谁去?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那个女人(西班牙女王)要给你三艘船?”如此哥伦布能发现新大陆吗?所以,一桩美满的婚姻,先决条件是夫妻必须互信、互助、互敬、互谅,才能彼此互补不足,共创美好的未来。

·佛光菜根谭·

婚姻是一份承诺,是一份责任。

夫妻之间应该彼此互相关爱、

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包容。

要像光一样照耀对方,像火一样温暖另一半,

在任何环境之中都能坦诚相对,携手共勉。

婚姻(三)

在早前的社会,还有“先友后婚”的主张,但是现在几乎“朋友”的这个阶段都没有了,也少有终身之交的远观,只要我欢喜,就可以成双成对。这么一来,太容易地结合,也就很容易地分开。我经常也为这许多年轻的人担心。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结婚。结婚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结婚之前,本来是一个人;结婚之后,忽然变成两个人共同生活,尤其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习惯、不同观念的两个人,把很多的不同忽然结合在一起,要让婚姻和谐,如鼓琴瑟,确实不易!

过去,男子背负中国传统的道德、社会的希望、父母的嘱托、家庭的需要,总要多方维护丈夫的责任,女方则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因此大都还能维护男女双方应扮演的夫妻角色。但是现在社会变迁,家庭伦理意识薄弱,婚姻已没有往昔的神圣、重要了,是以今日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男女双方要求一生情投意合,更属不易。

过去中国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丈夫为了家庭传宗接代,实难推翻传统的要求;女人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嫁不出去的女人非常没有面子,因此就算对婚姻有诸多的不以为然,在传统的舆论、道德、文化影响下,一个小女子也不得不随着社会洪流运转。

过去男女的婚姻,一直受着传统文化的束缚,但时代不同,现在维护男女婚姻关系的要件,已不是过去的门当户对、媒妁之言,或是双方家长同意就算数了。

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把对方估计错误,勉强结合,最后禁不起时间考验,难免以离婚收场,无法天长地久,所以要郑重其事。以下兹以“结婚三阶段”提供给有心人参考:

一、初看:恋爱前,用双眼把对方看个清楚。因为恋爱前,没有什么承诺,也不必遵守任何誓言,可以千挑万选,因此要把对方看清楚,近视远观,统统都合己意,这才可以进行第二阶段。

二、再看:恋爱时,要用一只眼睛看。因为爱情常常会冲昏理智,双眼有时也会看走了样,所以要用一只眼睛看。就如木匠做木工,也都是用一只眼睛来目测尺规、吊线。用一只眼睛才能看得直、看得准,不会出差错,这是第二个阶段。

三、不看:结婚后,闭起双眼,就不必再看了。男女双方既已结婚,彼此成为一体,何必再睁大眼睛去看耳朵、眉毛、鼻子、嘴巴呢?不看,大家共同生活,也会相安无事。尤其夫妻结婚,大家都是凡人,用不着以圣人的眼光来检视对方,只有用爱心、体贴来尊重、包容,那才是结婚的最高境界。

上述三点意见,只是告诉现代社会的有情人,不要一时冲动、一厢情愿、一见钟情,应该把“初看”“再看”“不看”作为婚姻的三步骤,这也是巩固婚姻之道。

·佛光菜根谭·

感情若是一厢情愿,则难天长地久;

财富若是巧取豪夺,必有败坏之虞;

名声若是哗众取宠,终将遭人唾弃;

地位若是坐享其成,便会引起非议。

做个好妻子

话说有一男士出差,途中遇一卖鸟者,其中有一鸟能说多种语言,男士惊奇非常,随即以高价购买,准备送给妻子作为生日礼物。男士因出差任务未完,便将珍鸟托人先行带回家中给妻子。三日后,男士回到家中,兴奋地问妻子:“我托人带回来的小鸟,你收到了吗?”妻子答:“有啊!”男士再问:“小鸟现在放在哪里呢?”妻曰:“在烤箱里!”男士一听,大叫一声:“它是会说多种语言的珍鸟,你怎么把它烤了呢?”妻子一脸无辜地说:“它一声也没吭,我怎么知道它会说话!”

人都是互相对待的,你为我来我为你。就像夫妻结婚,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是单方面的事。妻子爱丈夫,或是丈夫爱妻子,如果只有一方付出是不够的,爱要靠双方共同经营。所以男女既然结为夫妻,就必须相互恩爱、相互信赖、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才能真正白首偕老。针对如何做个好妻子,列举五点如下:

一、做个如母姊的妻子。一个男人,即使当了丈夫,其实还是希望和妻子像情人一样,打情骂俏,甚至偶尔吵吵嘴,都是难免的。但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丈夫,更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像母亲,像姊姊,把自己当成儿子、兄弟一样地关心、爱护,所以在佛教的《玉耶女经》里,佛陀就指导玉耶女,要做个如母如姊的妻子,才是一个好太太。

二、做个如管家的妻子。中国的传统家庭,一向“男主外,女主内”,所以男人总希望所娶的妻子能像管家一样,帮他把家管理好。家事其实也像国事一样,琐碎复杂,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开门七件事以外,如何侍奉公婆,如何摆平妯娌姑嫂,让大家和乐相处,乃至要会敦亲睦邻,要能代替丈夫在亲族之间做人处事,让丈夫感觉“家有贤妻”,在外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能把家管理好,才是一个好的妻子。

三、做个如护士的妻子。夫妻之间,妻儿有病,丈夫当然要照顾。不过,男人的生活,以及身体、心理的健康,尤其需要一个像护士一般的妻子,细心、体贴地照顾。做护士的人,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脸上经常挂着如春风般的笑容,性格爽朗活泼,一副天下太平的无事模样,让人和她在一起就觉得很快乐,很有安全感。男人所喜欢的妻子就是像护士一样,能带给自己身心的鼓励、慰藉,当然也能促进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