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章 序:像列奥纳多一样自由翱翔(1 / 1)

●陈林(网络专家,巴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距离上次写作非科学论文性质的文章已近十年,所以对于邹凡凡提出的为《列奥纳多的秘密》作序的要求,我的本能反应是拒绝,但是她很坚持,我只好拼命挤出了这一千来字。

我和邹凡凡最初认识时都只有12岁,在南京最好的中学里,同级不同班。那时她是个很漂亮的小女生,大眼睛,活泼淘气,成绩牛逼。我有时在五花八门的活动中见到她的身影,有时在校刊上读到她的文章。

后来得知她们班的语文老师规定每周写一篇随笔,她在随笔里编故事,老师觉得不错,就登到校刊上;又有少年文学杂志的编辑看了校刊,也很喜欢,于是拿到杂志上发表,后来又向她约稿……她的“写作生涯”,就是这样很偶然地开始的。

再次相遇,已是在法国巴黎。从小孩到大人,她的眼神却没变。有时我们在塞纳河边散步,她会兴致勃勃地说起她的所见所闻以及脑子里转悠的各种想法——不知为什么,在异国他乡,这样的啰唆让人觉得很温暖也很受鼓励,仿佛多了几分与困难作对的勇气。

这之后又是若干年过去,我始终是她的忠实听众,并且亲眼目睹她忙忙碌碌,在各式各样的角色间游走,比如:

她是书虫兼影迷。她读中文的英文的法文的各种书,严肃的,搞笑的,深奥的,浅显的,包括大量侦探小说和漫画。同理,她对于电影的口味也十分混杂。

她是资深驴友。她在罗马的小餐馆看到美国小男孩研究魔方,于是拿过来三分钟搞定六个面,彻底惊了小男孩。她到伦敦探访福尔摩斯的故居贝克街221号,还从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一路追寻哈里·波特的足迹。她在尼亚加拉瀑布下坐船,在澳大利亚菲利普岛看企鹅,吃遍台北的夜市和小吃……

她是女博士,经常从头到脚埋在天书一般的论文资料里,面前稿纸上画满符号、数字与图表。

她是女白领,也曾一本正经向合作伙伴或客户进行PPT演示,开会加班出差一样不少,当然也会诅咒老板解恨。

她是世界野生动物协会志愿者、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并且每年回南京都到邮局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寄去一箱一箱的衣服和书。

当然她也是作家,虽然她从来不称呼自己为作家,对她来说,她只是用故事描述一个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世界,和小时候写随笔没什么两样,没有任何功利。

……

最后对她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她还是个年轻的妈妈,所以她真心爱孩子并且努力去理解孩子,比起从前,她的心与小读者的心会贴得更近。这一切角色,在她看来都没有矛盾、没有隔阂。

所以我很理解她为什么喜欢列奥纳多、为什么要写《列奥纳多的秘密》,相信看完书后你也一定会明白。

正如书中那场比赛的题目,这是一本与“城市·艺术·历史”有关的书,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加上“科学”二字——在这里我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做担保,书中所有与网络相关的内容都是靠谱的。同时它也是好看的,是在巴黎生活过的人才写得出的,充满悬念和温情,是一口气看完才放得下的。

放下之后,你会看得更远想得更宽,以至于最终有一天,你能够像列奥纳多那样自由翱翔。

而这,也是作者本人的梦想。

这使我想起邹凡凡高三那年在一次与成功有关的命题作文中所写的一段话:

“如果人有好多辈子可以活,可以随意选择,我会在每一生每一世扮演不同的角色。可惜我们能够确定的只有今生今世,成为了此时此刻的人,成为了我自己。但对于世间事物,我多想多了解些、多经历些啊!……那么,我会永远保持一颗不倦而易于感受的心,保持万水千山走遍的豪情,保持梦想与尝试的勇气。这样纵然我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扩展它的宽度。做一个精彩的人,生活得很精彩,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成功。”

我想,今后我和她还会一起走过很多年、走过很多路,一路上听她的故事和啰唆。我们会垂垂老去,但是写出这样一段话并且这样去做的人,眼神始终是年轻的,如同我12岁初见她时的一样。

My dear friend, welcome to Paris. Here you'll have so much to see, to experience, and to discover. So enjoy your stay!Leonar do Da V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