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9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 / 2)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韩信平白无故地被吕后的妙计处理掉后,天下并没有就此太平。相反,正是由于吕后草率的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刘邦的就是彭越。当然,与其说是彭越居安思危主动站出来反刘邦,还不如说是被刘邦逼起来造反的又一典型案例。

刘邦去平叛陈豨时,曾令彭越一道前去,但当时彭越以身体有疾为由,推托不去。按理说人家有病不能去,作为一国之君应该体谅一下,但刘邦当时却不这么认为,为此还大发雷霆。

“现在叫你彭越出征,你彭越以病推托。怎么会这么巧,一到关键时刻就病了?什么病,怎么早不生晚不生,偏这个时候生?”当时有点愤怒的刘邦就写了一封信送到彭越那里,极尽挖苦之能事。

看了信后,彭越心里不好受,其他病倒没有,忧郁病倒是马上发作了。他的忧郁也不无道理,自刘邦夺到天下后,到现在诛杀的诸侯王也有好几个了。

燕王臧荼第一个被他干掉,但好歹这个人也死有余辜(谁叫他整天高喊着“我要造反”)。随后楚王韩信突然连降三级,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着韩王信被逼着投靠匈奴,后又被刘邦的大军所灭。这几个人除了燕王臧荼是主动扯起造反的大旗,其他人都是被逼着造反的。居安思危,彭越心里就想:“刘邦的下一个目标该不会是我吧?”

正巧这时,韩信又被斩了。这下彭越就再也坐不下去了。他马上召集心腹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讨论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会议开始后,部将们就以手中无一兵一卒的韩信被冤杀为突破口,力劝彭越起兵造反。但面对部将一浪高过一浪的造反声,彭越却总是摇摇头,并且说出了自己不想造反的三点理由:“其一,刘邦封我为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轻易言反?其二,退一万步来讲,此时的汉王朝已强大无比,就算想造反,也只有一个结果:死路一条。其三,我自己的死是小事,但不能牵连我的家人及众将你们啊!”

但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部下的共鸣,相反,这些部将马上进行了最强有力的反驳。理由同样有三:其一,诛杀功臣是每个开国君主的优良传统作风,高祖刘邦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韩信已是前车之鉴,刘邦的下一个目标已经锁定在大王您的身上了。其三,刘邦现在召您去朝廷,如果大王真的应召而去,那么结果只有步韩信的后尘——死路一条。

这下,彭越左右为难了。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但真要他现在去造反,就算他有反心,也没有反胆啊!于是彭越选择了“等”的战术,他决定等到刘邦消了气,再去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彭越还想回心转意时,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却把他直接给逼上了梁山。

这件小事得从彭越手下一个叫蒋公的人说起。这个蒋公因为和彭越是老乡,再加上他以前行军打仗时,每每都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屡立战功,因此,在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后,彭越也让蒋公做了自己的太仆(类似于秘书)。

都说饱暖思淫欲。这太仆以前在行军打仗时是个好士兵,但当了太仆后,他的人生观念就转变了,思想也腐化堕落了。太仆仗着是梁王身边的大红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起来。

一次,他喝了酒,驾着自己的豪华马车四处溜达,并美其名曰兜风。

人家兜风一般是到人少景美的地方去,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百里挑一,与众不同,兜风时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于是闹市成了他的首选地。

驾着豪华马车在闹市上横冲直撞,这样的回头率肯定是很高的,太仆也着实风光了一把。但太仆这种飘飘然的美好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刺鼻的血腥味给冲淡了:他的马车撞死了街上一个路人。

杀人者偿命。彭越在法律问题上,一向以铁面无私著称,接到群众的联名举报后,他毫不手软,把太仆囚禁起来,准备从严从重处理这件案子。

被关在黑屋里的太仆酒醒后不由冷汗如雨,但就这次撞死人的事,他就该被砍头了,要是以前的罪行都被彭越知道了,他的头掉一百次也不够啊!于是他苦思脱身之法。

彭越念其往日情分,只是把他关在一间通风性能良好的黑屋子里,并没有把他打入“地牢”里去。这给太仆的出逃创造了机会。他先把捆在双手上的绳子在石墙上摩擦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磨断绳子后,再施展“壁虎爬墙”的功夫,从通风条件良好的破漏黑屋顶上爬了出去。

逃出黑屋后,太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上京城向刘邦告状去了。他驾车撞死了人,现在却来了个恶人先告状,状告彭越谋反。

刘邦一听又有一个谋反的,怒不可遏,他马上派人去梁地把不明所以的彭越给抓了起来。彭越被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御史)院长王恬开来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