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53. 郑成仙矢志修桥(1 / 1)

郑成仙,安徽杨冲人。以织簸箕为业,他编的簸箕不但价格合理,而且结实耐用,附近的人都买他的簸箕,在当地也小有些名气,远近几十里乡民争相抢购。乡民们簸箕破了,都守在郑成仙门前排队等待。

郑成仙青年时,曾经冒着风雨过某条小河,小桥年久失修,木头都腐烂了。郑成仙几次险些从桥上摔下来,差点丢了性命。于是郑成仙仰天发誓,说:"我有生之年,一定织簸箕赚钱,把木桥修成石桥。"听见的人都笑他不自量力。

但郑成仙不管别人怎样看,他想做的事,不但要做成,而且还要做好。从此,郑成仙稍微赚了点钱,就换成银子藏在小瓦瓶里埋好,他妻子和儿子都不知道。

银子好不容易存多了,或者被邻居借去不还,或者埋藏地点偶然泄漏,被窥视者窃去,又前功尽弃。郑成仙三次散失银子又三次积聚,志向更加坚定。过了很久,别人看见他生意兴隆却贫困如故,家人不得温饱,都很奇怪。但不管怎样,钱还是攒下来了。

郑成仙的钱可以凑够建桥时,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郑成仙叫邻里老叟们都来他家,说:"我背驼了,脚上尽是硬茧,再不了却夙愿,桥与我这把老骨头 都要消逝了。其实我当初愿望还不仅仅是修桥。"郑成仙于是将银子倾瓶倒出,碎银子灿若繁星,总计四十两银子。他衣裳褴褛的妻儿看见这么多银子,都瞠目结舌,懊悔过了一辈子苦日子。

之前笑而不信的人看见这么多银子,顿时变色惊愕道:"你真的做到了!"郑成仙当天就与大家一起议定黄道吉日,兴工采石修桥。很快,郑成仙要自己掏钱修桥的事情传开了,人们都为他的做法所感动,很多人都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前来帮忙。年纪小的挖石头,年纪大的挑石头,大家挥汗如雨,整天不休息。不到一个月石桥就大功告成,险路从此变成坦途。于是郑成仙大宴宾客,率领邻里老叟们祭神还愿。

简评:

《清稗类钞·义侠类》记载了郑成仙言出必行,矢志修桥的故事。即使力量微薄的普通人,专注于一件事,也会有令人瞩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