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泌尿系统癌(1 / 3)

一、肾癌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本病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在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临床分为肾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本病属中医学“尿血”、“腰痛”、“肾积”、“癥积”等范畴。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肾气亏虚,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毒,蕴结于水道所致。外感湿热之邪入里,或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毒火热,下注膀胱,烁灼经络,络脉受损,出现尿血而发病;或素禀肾虚,年老肾精亏虚,气化不利,水湿不行,瘀积成毒,滞留腰部而成癌肿;《证治准绳》记载:“大抵诸腰痛,皆起肾痛。”或脾肾虚寒,脾虚不运,湿浊内生,寒湿阻遏,久而成块。肾气不足,不能摄血,血尿日久,致使气血双亏,脏腑功能失调。

总之,肾癌病位在肾,尿血、腰痛为主症。肾虚是发病的关键所在,而又与脾、肝关系密切,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内有肾虚毒蕴,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外有湿热蕴困,邪凝毒聚日久成积所致。治疗以扶正攻邪为主,兼顾他腑他脏,始终注重保护正气,攻伐不宜太过,以免伤正。

(一)谷铭三临证心法

谷铭三主任医师临证肾癌,辨证分型为肾虚血尿型、热瘀互结型、脾肾两亏型。

1.肾虚血尿型:腰部疼痛,全程无痛性血尿,或间歇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脉数。治法以补肾祛瘀止血。药用白花蛇舌草50克,半边莲、鱼腥草、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旱莲草、小蓟各30克,泽泻、丹皮、三七粉、山豆根各20克。

2.热瘀互结型:腰腹肿块,肾区闷胀不适,尿血,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治法以清热散结,祛瘀止血。药用白花蛇舌草40克,半枝莲、生地黄、山茱萸、知母、小蓟各30克,丹皮、半边莲、三七粉、丹参各20克,云南白药0.5克。

3.脾肾两亏型:腰腹肿块,腰痛,纳呆乏力,消瘦贫血,时有低热,舌淡红,脉沉细无力。治法以补益脾肾,软坚散结。药用黄芪、丹参、莪术、龙葵各30克,陈皮、柴胡、太子参、葛根、夏枯草、山慈菇、僵蚕20克,鸡内金15克,甘草10克。

病例徐某某,男,50岁。患者于1993年2月行左肾癌切除术,并接受放疗。1994年9月起出现咳嗽,胸部摄片发现右肺下部有一转移灶、右侧胸腔积液,先后抽水3次。目前化疗刚结束,仍咳嗽气憋,不能入寐,胸腔仍有积液,舌紫,苔薄白,脉滑数。治宜补益肺肾,泻肺利水。药用百合、瓜蒌、半枝莲、葶苈子、山慈菇、金钱草各30克,卷柏、龙葵、猪苓、苏子、莱菔子各20克,杏仁、白芥子各15克,商陆、甘遂各10克,大枣10枚。送服六味地黄丸,早晚各2丸。

本例肾癌术后肺转移,导致胸水、气憋,急则治其标。谷氏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龙葵、卷柏、商陆、甘遂等,以泻肺中痰水,下气平喘,配三子养亲汤加瓜蒌、杏仁温化痰饮,以加强利水平喘作用,半枝莲、山慈菇清热败毒抗癌,六味地黄丸、百合补益肺肾。全方配伍,可较迅速地消除胸水。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较大剂量地应用了甘遂、商陆等峻下泻水药,谷氏认为只要患者体质尚盛,表现胸水较重,且尿清长者,可使用甘遂、商陆等,疗效较好,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病例杨某某,男,59岁。患者肾癌术后5年,曾接受过放化疗。近1个月来,身体消瘦明显,出现腰痛,部位固定,持续加重,CT确诊腰骶骨转移。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壮骨,祛瘀止痛。药用熟地黄、白屈菜各30克,山药、山茱萸、杜仲、青木香、徐长卿、寻骨风、延胡索、透骨草各20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5克,土鳖虫、乳香、没药、蜂房各10克。

本例谷氏六味地黄汤和青娥丸相配,补肾壮骨以治本,寻骨风败毒抗癌,通经络止痛,善治“筋骨疼痛”;徐长卿解毒止痛,常用于各种癌症疼痛;蜂房善治“恶疮”,常用于各种癌症,且有明显止痛效果;白屈菜败毒抗癌,消肿止痛,配伍延胡索、透骨草等,常用于治疗骨癌痛重的人,再配土鳖虫、乳香、没药等祛瘀散结药,持续应用能明显缓解骨转移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二)刘嘉湘临证心法

刘嘉湘教授临证肾癌,中医学认为,肾癌属于“肾积”、“尿血”、“腰痛”、“癥积”等病证的范畴。其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气滞血瘀而引起。刘氏把肾癌分为湿热内蕴型、瘀血内阻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4型的辨证论治。

1.湿热内蕴型:证候:精神不振,身沉困乏,时有低热,腰部疼痛,坠胀不适,腰或腹部可及肿块,小便短赤,或尿血,舌苔白腻或黄腻,舌体胖,脉濡数或滑数。治法以清热利湿解毒。方以八正散加减。药用萹蓄、瞿麦、车前子、滑石、黄柏、土茯苓、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生地黄榆、甘草梢。

加减:头晕头痛加菊花、枸杞子;腹部胀痛加玄胡、川楝子、芍药;胃纳差加党参、白术、茯苓、谷麦芽、鸡内金等健脾开胃。

2.瘀血内阻型:证候:面色晦暗,发热,口渴,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腰或腹部肿块渐增大,尿血不止,腰腹部疼痛加剧而固定,舌质紫暗,可见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治法以活血化瘀,理气解毒。方以桃仁红花煎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玄胡、香附、马鞭草、龙葵、白英、大小蓟、淡竹叶等。

加减:尿血不止可加阿胶(烊化,冲服)、茜草根、侧柏炭;腹水者加猪苓、泽泻等。

3.脾肾两虚型:证候: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虚弱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低热不退,腹胀腰痛,腰或腹部有肿块,尿血,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法以温肾健脾,解毒利湿。方以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八月札、土茯苓、蜀羊泉、龙葵、白花蛇舌草、菟丝子、熟附片、鹿角片、仙灵脾、仙茅、鸡内金、焦楂曲等。

加减:低热绵绵者加柴胡、升麻、青蒿、白薇等;腹部积块坚硬者加炙鳖甲、莪术、夏枯草、生牡蛎。

4.阴虚内热型:证候:神疲乏力,颧红,口干,午后潮热,盗汗,腰酸,头晕,耳鸣,尿血时作时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以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黄、山茱萸、茯苓、怀山药、泽泻、丹皮、知母、黄柏、龟板、鳖甲、枸杞子、仙灵脾、白花蛇舌草、蜀羊泉、龙葵、土茯苓、仙鹤草等。

加减:尿血加大蓟、小蓟、仙鹤草;口干加石斛、玉竹、天花粉、甘草;头晕目眩加女贞子、旱莲草。

病例郑某,男性,60岁。1982年行右肾癌切除手术。1989年5月发现右肾窝实质占位,血性腹水。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予MMC+5FU化疗一次(用量不详)。B超提示:右肾癌转移,大量腹水。于1990年9月5日来门诊。症见:腹胀,纳少,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治拟温肾健脾、利水解毒法。药用猫人参60克,土茯苓、蜀羊泉、龙葵、陈葫芦、泽泻、车前子、陈葫芦各30克,八月札24克,猪苓、茯苓各20克,生白术、大腹皮、葫芦巴、仙灵脾各15克,党参、鸡内金12克,乌药、川椒目各9克。

二诊:1990年9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B超示:①右肾窝实质性肿块(10.5cm×5.0cm),右肾癌复发;②中量腹水。患者自觉神疲乏力,右腰腹部隐痛,口干,大便艰行,小便量多,舌质紫暗,苔薄,脉细弦。上方加半枝莲30克,赤芍、瓜蒌仁各15克。

三诊:1990年10月17日患者主诉腰酸,上方加木馒头、怀山药30克,桑寄生15克,菟丝子12克。服药四月余。

四诊:1991年2月27日外院B超示:右肾窝肿块6.0cm×4.0cm,与1990年8月20日(10.5cm×5.0cm)比,实质不均质块影有缩小,腹水(一)。大便日行2~5次,量少,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原方加煨益智仁15克、小茴香9克,续服四月余,病情一直稳定。

本例曾行肾癌手术,且患者年逾花甲,肾气虚衰。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亏虚,脾阳不振,水湿内停,久而成毒,治宜温肾健脾:化湿解毒法。药用葫芦巴、仙灵脾温振肾阳,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以温肾健脾为主,兼以利水之法,通达三焦,调畅气机,有利水肿之消退。佐以猪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猫人参、川椒目、陈葫芦利水消肿,大腹皮、八月札理气宽中,并以蜀羊泉、茯苓、龙葵解毒消肿散结,扶正以助祛邪,祛邪而使正安。二诊时,患者出现大便艰行,舌质紫暗,加用赤芍凉血活血,瓜蒌仁润肠通便,并加半枝莲增加清热解毒之功。三诊时,因诉腰酸,加用桑寄生补益肝肾,增加菟丝子、木馒头,补肾温阳,怀山药补肾益精,续服四月余,见肿块缩小,腹水消失。

(三)何任临证心法

何任教授临证肾癌心法,诊治左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后,尿频、气促、咳嗽,属腰痛病兼喘病痰湿壅肺兼气阴虚证者,以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减治疗。

病例杨某,女,53岁。初诊2006年4月24日。左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后1月,伴尿频、气促、咳嗽2周。2005年底感到腰部酸痛3月余,未予留意。今年3月检查CT示左肾占位,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示左肾透明细胞癌。曾用干扰素治疗,未做化疗。现气促2周,并咳嗽,尿频,纳差。无尿急尿痛,无血尿。诊其:面色萎悴,语声低微,咳声低下,舌淡苔白满,脉虚而弦。辨证属腰痛病兼喘病,痰湿壅肺兼气阴两虚证。以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猪苓、茯苓、夜交藤各30克,党参、干地黄、枸杞子各20克,女贞子、佛耳草、老鹳草、薏苡仁各15克,碧桃干、旋覆花(包)、五味子、焦三仙各10克。14剂,煎服,每日1剂。

服用14剂后,咳嗽气喘仍时好时坏,舌红苔薄脉弦而虚,为痰湿较重,并有化热之象。以原方加用鱼腥草、冬瓜子等清热化痰宣肺之品治疗。续服14剂后,咳嗽气喘见瘥,尿频仍有,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精神状态良好。

本例患者以左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后伴尿频、气促、咳嗽等为主症,属腰痛病兼喘病痰湿壅肺兼气阴两虚证,故何氏在自拟参芪苓蛇汤基础上,加用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药治疗。待喘促平后,再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防止转移复发,疗效肯定。

(四)周仲瑛临证心法

肾癌又称肾细胞腺癌,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可发生在肾实质的任何部位,是肾脏最常见的实质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83~/0.其病理类型主要有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脏位置较为隐蔽,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尿液,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往往已不是早期临床症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患者就诊时仅具有1~2个症状,三联征俱全者约占10%左右,当出现“三联征”时标志着病变已至晚期。

周仲瑛应用复法大方辨治肾癌。万秀贤等撰文介绍:

病例某男,27岁。初诊2009年4月30日。患者于2002年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009年3月初因左侧腰背不舒,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于3月5日行“左肾切除术”。术后常觉胃中嘈杂,胀痛时作,疲劳乏力,食少,晨起口苦,胆区不舒。大便不实,日2次。苔黄薄腻质红,脉细滑。胃镜示:慢性胃炎,胆汁反流,Hp阳性,经抗菌治疗后转阴,辨证属肝胃不和,脾肾两虚,胃肠湿热。药用炙乌贼骨20克,炒延胡索、地枯萝、山药、潞党参、焦白术、茯苓、炒白芍、法半夏、藿香、紫苏叶、炙附香、炒神曲各10克,陈皮、防风、竹茹各6克,九香虫5克,砂仁(后下)4克,炙甘草、黄连、吴茱萸各3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5月14日药后胃胀减轻,嘈心好转,稍有恶心,昨日餐后脘痞,胆区有不适感。大便不实,腰酸。舌苔黄、质暗红,脉细弦。治守原意加减。上方去防风,加郁金10克,厚朴、炮姜各5克。服法同上。

三诊:2009年12月3日患者坚持服药半年余,期间多次复查多项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目前偶有胃嘈,腰酸,口干,矢气多。舌苔黄、中后薄腻,质红,脉细滑。药用炙乌贼骨20克,桑寄生、鸡血藤、续断、仙鹤草各15克,潞党参、山药、杜仲各12克,焦白术、茯苓、法半夏、藿香、紫苏叶、白芷、制香附、炒枳壳、炒神曲、南沙参、北沙参、佩兰、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10克,陈皮、竹茹各6克,砂仁(后下)、豆蔻仁(后下)、炙甘草各3克。服法同上。

本例患者经过2年多随诊,周氏基本以上方为主,根据出现的兼夹症状,加减调理。现忠者纳食如常,无明显不适,精神状态良好,多次复查多项肿瘤标志物正常。现患者仍间断复诊,已能正常上班工作。

中医学认为,肿瘤与患者正气虚弱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所以正气虚损是形成肿瘤的重要条件之一。本例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又行胍囊切除术,手术易伤正气,脾肾受损。脾虚中气不升,肝木生发之性受遏。肝牌之气不升则胆胃之气不降,故见口苦,胆区不适,嗳气,泛酸,胃嘈杂且胀痛不舒。肝术克伐脾士,脾虚胃弱,故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津液不能输布,故见大便不实,食少,疲劳无力。脾肾虚弱,湿浊内蕴,久郁化热,耗伤津液,故见苔黄薄腻质红,脉细滑。本病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

周氏治疗肿瘤善用复法大方。所谓复法大方指的是针对疾病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种特别的治疗方法。它不是简单的堆砌多种药物,而是通过辨证论治,将具体治法和方药有机结合。在运用过程中仍然需注意主次本末,药尽其能,顾护脾胃。本例前后诸诊中主要以左金丸、六君予汤、痛泻药方、藿朴夏苓汤、紫苏叶黄连汤、参苓自术散、温胆汤为主加减,小方复合,复法组方。方中黄连、吴茱萸清泄肝火,降逆止呕;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化湿和中;陈皮、半夏、砂仁、香附理气和胃,降逆止呕;防风、紫苏叶、白芷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藿香、砂仁、白豆蔻、厚朴芳香化泓,理气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炒延胡索、九香虫、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续断、杜仲、骨碎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健脾渗湿、补益牌肾、祛湿泄浊之效。

(五)沈庆法临证心法

沈庆法(1943~)教授,浙江省绍兴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医专家,具有深厚的理论涵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科肾病。诊治肾癌,认为肾癌是成人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透明细胞痛最多见,根治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点在寻找减少本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肾癌术后来肾脏专科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沈氏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病理属于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在经中药治疗后病情均较稳定。其临证心法沈氏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7期上撰文介绍。

1.术后的辨证论治:沈氏归纳16例肾癌术后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为以下3种情况。

(1)肝肾阴虚,热扰心神证:症见术后腰酸腰痛,眩晕口干,时有耳呜,心烦,夜寐不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治拟补益肝肾、清热养阴安神,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病例吕某,女,58岁。于2005年3月28日至4月5日住院行左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左肾透明细胞癌(Ⅱ期):2005年5月11日来肾脏专科门诊寻求中医药治疗,至今近2年,病情稳定,原有症状消失。现继续服药观察。归纳整理其中的3次诊治病案如下。

初诊:2005年5月11日术后切口处疼痛,夜寐不安,时有心悸,喉中有痰似梗,眩晕,腰酸,口干(术前劳累时亦有腰酸、耳呜表现);舌红、中有细裂纹,苔薄腻,脉小弦细。治拟滋养肝肾、养心安神为主。药用沙苑子24克,生地黄黄、山药、女贞子、早莲草、狗脊、茯苓、合欢皮、煅龙齿、白花蛇舌草各15克,川续断、杜仲、山茱萸、龙葵、蛇莓各12克,半夏、八月札各9克,陈皮、竹茹各6克,远志3克。

2005年7月6日来诊:服上方加减近两个月,术后切口处疼痛止,心悸除,腰酸减。刻见口干,时有眩晕,夜寐尚安;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再拟益气养阴、和中安神。药用早连草30克,稽豆衣、菟丝子24克,炒白芍药、生黄芪、炙黄芪、女贞子、煅龙齿、炒酸枣仁、白花蛇舌草各15克,半夏、北沙参、北秫米(包)、沙苑子、覆盆子、蛇莓、龙葵、焦麦芽、焦谷芽各12克,炒白术9克,陈皮6 克,防风、术香各3克。

2006年10月11日复诊:药后证情直稳定,原有高血压史,现血压一直稳定。近1年多来,仅感冒1次。夜寐已安,口干亦轻。其间偶见眩晕,加天麻、白蒺藜、珍珠母等药即安;遇咳嗽,入旋覆花、川贝母、枇杷叶等。刻下舌质红、苔少薄腻,舌中裂纹已除,脉弦细。治拟益气养阴、和中理气、清热安神。药用旱莲草、淮小麦、牡蛎各30克,菟丝子24克,太子参、茯苓、女贞子、生薏苡仁、熟薏苡仁、煅龙齿、白花蛇舌草各15克,沙箢子、炒白、白蒺藜、天麻、炒酸枣仁、蛇莓、龙葵各12克,竹茹6克,木香、陈皮各3克。

本例患者术后自服用中药以来,病情稳定,每半年进行体检复查均正常。本病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根治手段,而术后服用中药对其身体康复、预防病情反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湿热伤阴,肠道郁滞证:症见术后脘腹胀满,胁肋不舒,口苦且干,大便秘结或者溏而不爽;舌红、苔腻黄,脉弦或滑。治拟养阴清热、化湿理气通腑,方以枳实导滞丸加减。

病例宋某,男,57岁。于2002年5月20日至30日住院行左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部分乳头型,输尿管切缘未见累及,肾门血管内未见癌栓;出院后即来肾脏专科门诊治疗,现归纳其中两次诊治病案如下。

2002年6月25 日初诊:肾癌术后,元气已伤,中土不运,湿浊内聚化热,阴液耗损;气机阻塞,肠道传化失司,故脘腹胀满、口中干苦;平时汗多,急躁,心烦,大便不爽,神疲乏力,四肢肢困重,腰背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小弦带滑。治拟祛邪扶正、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理气导滞。药用太子参30克,穞豆衣24克,佩兰、生薏苡仁、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枳实、山药、生地黄各15克,生白术、茯苓、半夏、北秫米(包)、黄芩、望江南、蛇莓、龙葵、夏枯草各12克,制大黄、赤芍药、山茱萸各9克,陈皮、竹茹各6克,远志5克,蔻仁(后下)3克,2005年11月1日来诊:患者经用上方加减治疗,肾癌术后已3年余;症情明疆改善,精神已振,湿热渐化,升降之气渐畅,大便日行2~3次。诸症减轻,病情目趋稳定。前进膏方已2年,因患者要求,再拟养阴益气、清热解毒、和中化湿、理气导滞,续配膏方以缓图收功。药用旱莲草、太子参、生谷芽各300克,枳实180克,山药、云茯苓、虎杖、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鸡骨草、女贞子、炒白芍药、制何首乌、生慧苡仁、熟薏苡仁、地丁草各150克,生地黄、山茱萸、赤芍药、夏枯草、蛇六谷、蛇莓、龙葵、炒白术、郁金、火麻仁、沙苑子、覆翁子、泽泻各120克,制大黄100克,陈皮、半夏、牡丹皮60克。上药浓煎3次,去渣取汁;另浓煎白参150克,西洋参150克,枫斗120克,取汁冲入;再取鳖甲胶200克,龟板胶150克,阿胶150克,麦芽糖300克,烊化收膏。每|日早晚各服1食匙,温开水冲服,遇伤风、食滞停服。

本例患者术后服中药至今已4年,症情稳定,出院时症状已经消失,术前脂肪肝、高血脂症及长期疲劳乏力、口苦等表现明显好转。目前仍用中药巩固疗效,入冬用膏方调理。

(3)脾胃虚弱,气机不畅证:症见术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纳少,时有嗳气、呃逆、脘闷腹胀:舌红、苔薄腻,脉细小弦。治拟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方以香砂六君予汤加减。

病例郑某,男,55岁。患者于2001年3月10日至30日住院行左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左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累及肾皮质,肾被膜未见累及,血管淋巴管内未见癌栓,输尿管切缘未见癌累及;肾上腺组织未见累及。肾周脂肪囊内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患者出院后于4月12日来肾脏专科门诊用中医药调理治疗,归纳整理其中两次诊治病案如下。

4月12日初诊:肾癌术后,形体消瘦,纳食减少,时见呃逆,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舌偏淡,脉细软。辨证属术后元气亏损,脾胃受戕,气机升降失司,气逆则呃;治拟益气健中、降逆止呃为先。药用太子参、茯苓、白花蛇舌草各15克,生黄芪、炙黄芪、炒白术、北沙参、枇杷叶(包)、刀豆子、蛇莓、龙葵各12克,姜半夏9克,陈皮、柿蒂、姜竹茹各6克,炙甘草、木香、公丁香3克。

2003年5月12日来诊:服上药加减已2年余,呃逆于治疗3个月后逐渐减少赢至消失;现精神已振,自服中药后只有1次感冒,纳食正常,火便时干结,体蘑增加:舌红、苔少,脉细小弦。治疗仍守前法。药用旱莲草、生谷芽各30克,太子参、茯苓、火麻仁、白花蛇舌草、女贞子各15克,生黄芪、炙黄芪、炒白术、枳实、郁金、玉竹、黄精、蛇莓、龙葵各12克,姜半夏9克,陈皮6克,木香、炙甘草各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