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7、毕升的活字印刷(1 / 1)

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是宋代人毕升发明的,而欧洲的活字印刷要晚很多年。

毕升是杭州一家原是一家印书作坊的学徒工人。起初,他在作坊里学雕版印刷,刻字,把一个个汉字雕在木板上,。这就是雕版印刷。毕升刻的字又整齐又漂亮,作坊里的人都很尊重他。但毕升对现存的雕版印刷方法感到不满,总想把它改进一番。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有一次,作坊里要赶印一本书,但由于一位刻字工人在一整版上只刻错了一个字,结果这一个整版就报废了。这不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耽误了工期。毕升想:“如果整版子上的每个字都是活的,刻错了能随时换一个该有多好啊!”毕升的创造性思维想法并没有到此终止结束,他进一步想道:“整版的模板版子,书一印完,版子就没用了,要是用一个个单个的字来排版,印完一本书,拆了版就可以排别的书,不是又省时又省力吗?”于是,毕升开始试着刻木头的活字,但效果并不很理想。

有一次,毕升到一个窑厂去看一位朋友,工匠们正在制坯烧窑,制作陶器,这又深深地启发了他。

他学着窑厂工匠制作陶坯的样子,先用泥土做成一个个小型长方体,把顶端切平后像刻图章一样刻上一个个单字,然后将泥坯放到窑中去饶,使每一个字模字都像小巧玲玫的小瓷砖图章一样。烧好后,他又把每个字按韵排列好,以便查用。

每到印书时,他就将需要的字一个个查出来,按书稿的要求一行一行排在铁板上,周围用铁框压紧。这样,一个活字版就做好了。

可是,最初的活版毛病竟出在“活”字上。印书的时候,一旦印多了,字就“活”了起来,摆不平整,有的字印出来了,有的字模模糊糊的看不清,甚至印不出来。他又进一步研究起来,改进了组版的方法。为了使每一块活字版形成平整的坚固的整体,版子周围除了用铁框外,预先还在铁框上放一些松脂、蜡等粘合材料。他将铁框放在火上烘烤,粘合材料就熔化了,这时,他趁热尽快用平板把那些活字模字冷却后,平整的活字模就牢牢地固定在铁框里了。

印完后,毕升再将铁板烤热,松香和蜡熔化了、他就可以将活字一个个拆下来,保存好,以后可以再用。

可惜的是,在当时,毕升这项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没有得到推广。毕升死后,他制作的活字模板被宋代科学家沈括的祖上人收藏了。后来,沈括在他著的《梦溪笔谈》里记录了这项发明,才使活字印刷术流传下来。

简评

人们对于新事物通常予以指责和批判态度,而对于成熟的技术大多赠予褒奖和肯定。可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历史进程的推进正是建立在新事物、新科技产生的基础之上。而新事物、新科技的产生,都是来源于人们对旧有纯在的不满所引起的更新和修正——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这是莫大的智慧!智慧是对规律的总结归纳,智慧是敢于开拓的精神,智慧是藐视老旧权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