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曹刿论战(1 / 1)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精通兵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公元前684年,强大的齐国发兵攻打弱小的鲁国。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齐将鲍叔牙率军一路打到鲁国的长勺,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鲁庄公,认为朝中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鲁庄公召见曹刿,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人们。”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庄公又说:“寡人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的案件,都亲自考察,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和齐国一决雌雄了。”

庄公进一步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和陛下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理,也觉得他很有智谋,就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会战齐军。

齐主将鲍叔牙因一路进军顺利,有轻敌之心,首先下令击鼓进兵。鲁庄公听对方鼓声震天,也准备击鼓对敌。曹刿阻止道:“等一等!”并叫弓箭手守住阵脚,不许乱动。齐军决心破掉鲁阵,但鲁阵坚不可破。齐军擂罢三通鼓时,曹刿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击鼓进军了。”战鼓一响,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过去,杀得齐军全线崩溃,落荒而逃。鲁庄公要下令追击,曹刿劝阻道:“时机尚未成熟。”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碾过的车辙,又登上了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此时,齐军仓皇而逃,鲁国以弱胜强。

战斗过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的原因,曹刿说:“打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如果这时候不交锋,到第二次擂鼓时,勇气就有些衰落了,到第三回,就是鼓声响得再大,也鼓不起劲了。如果我们等到敌人的士气弱了,而我们的勇气正旺时,一鼓作气,怎么能不打赢呢?”鲁庄公又问:“齐军既然被打败,你为什么不立即下令追击呢?”曹刿对答:“齐国是大国,鲍叔牙又是名将,不可轻敌,说不定逃跑是计,我怕前面有埋伏。我下车看其车辙混乱,战旗也倒下了,断定他们是真败,这才放心追击。”

简评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指挥人就是曹刿。曹刿战后的一番总结评论直指取胜的关键因素——“善用士气”和“审时度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靠的不是力量,靠的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