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23、事无巨细 不可懈慢(1 / 1)

原文

训曰:顷因刑部汇题内有一字错误,朕以阃笔改正发出。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每多疏忽。故朕于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翻译不堪者,亦改削之。当用兵时,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今一日中仅览四五十本而已,览之何难?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

——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前几日,为刑部呈送上来的公文中有一个字错了,我就用红笔加以改正并颁发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奏本等我都一一通读过,一般的人以为我未必能够做到一一通览,所以,每每多有疏忽。故此,我在所看的全部奏章中,一旦发现有错别字出现,就加以改正;那些翻译极差的文字,也加以删改。当年,国家有战事时,每天送上来的奏章、奏本有三四百件之多,我都一一通览,无一遗漏。现在,一天之中,送上来的奏章等仅有四五十件而已,通览又有什么困难呢?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都不能有一点懈怠、拖延的念头。

家训史话

清朝的皇帝,从天命汗到光绪帝都是勤政的。他们吸取明朝亡国的教训,勤理政事。从康熙开始,皇帝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因为最初康熙听政主要在乾清门,所以称作御门听政。后来听政的地点经常变化,有时在中南海瀛台勤政殿、畅春园澹宁居、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等。参加会议的主要有六部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官员。会议有记录,就是起居注。康熙从14岁亲政以来,每天御门听政,一年四季,无论冬夏,没有例外。听政的时间,一般在早上八点左右,因此又称“早朝”。康熙的御门听政,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他说:“一岁之中,昧爽视朝,无有虚日。亲断万机,披览奏章。”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

古训今鉴

“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这是老生常谈的话,其道理的正确性自不必说。 “一日三四百本章”,皆“亲览无遗”,且其中有一错字都能发现、改正,这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凡事拖拖拉拉、拖延扯皮之人,终将一事无成。抗金名将岳飞曾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语,留传于世;古人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传诵民间。世上的人若能像康熙这样身体力行,当日事当日毕,又有什么事情无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