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5、仁爱下施,人不凋弊;教令失度,政有乖违。(1 / 1)

原文

夫天之育物,犹君之御众。天以寒暑为德,君以仁爱为心。寒暑既调,则时无疾疫;风雨不节,则岁有饥寒。仁爱下施,则人不凋弊;教令失度,则政有乖违。防其害源,开其利本。

——李世民 《帝范》

白话

天地养育万物,就如同君王统治百姓。如果说上天以严寒和酷暑作为德行的话,那么君王就应该以仁慈和恩爱作为心愿。因此,不论天地的寒暑如何更迭,君王的仁爱之心应该始终不渝。天地的寒暑如能调和不乱,适得其时,一年四季人们就不会生病;自然的风雨如果时起时伏,变幻无常,一年之中人们就可能会挨饿受寒。自然和人间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君王如果以仁爱为怀,常能哀悯百姓,那么人民就会安居乐业,体健事成。相反,如果朝令夕改,是非混淆,人民就手足无措,不知所从,这是发号施令者应该特别警惕的教训。防止百姓不去触犯法律,又能使他们各务其业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实行公正的赏罚。

家训史话

武德九年(62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太宗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用严刑重罚来禁止盗窃行为的发生,太宗微笑着回答:“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侈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罚呢!”从此经过数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和旅客可在野外露宿。

太宗常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国家灭亡。因此君主的忧虑不来自于外面,而来自于自身,凡欲望多则花费大,花费大则赋役繁重,赋役繁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急,国家危急则君主地位不保。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古训今鉴

轻徭薄赋来防盗,这一点足以体现唐太宗与其他众皇帝的不同。解决问题,抓的根本。防盗首先要富民,让人民安居乐业,则偷盗行为自然就会减少了。这也体现了唐太宗仁爱的一面,所谓仁政,就是对人民有益处。严苛的法律止不住偷盗的发生,只有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生存负担,同时配合比较完备的制度,这样国家才会强盛,人民才会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