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13、圣世之君,存乎节俭(1 / 1)

原文

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斯二者,荣辱之端。

——李世民 《帝范》

白话

那些处于太平盛世的君主,心中应常存节俭的美德,虽然国富地广,也要用节俭来约束自己;古代的圣王,虽然智慧高超,才能卓越,但都大智若愚,以拙藏巧。不会因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也不会因为自己功德伟大就恃功傲物,不可一世。那些明君圣主,如果用茅草盖了房子,都不去修剪得漂亮一些,用柞木立了柱子,也不会砍削得光滑一些,甚至所乘车船也没有装饰彩绘,穿着衣物也一点都不华丽。,英明的君主并不会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厅堂宅院,即使是吃饭都只图饱腹,不求味美。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憎嫌荣华,讨厌甘美,是希望能率先垂范,用淡薄节俭的风尚为天下百姓作榜样。于是,风俗纯正厚朴,邻人和睦相处。因此,骄奢还是节俭,是荣辱的开端啊!

家训史话

唐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建的宫殿,经战火焚烧,早已破旧。按照惯例,新王朝国君都要大兴土木,另建新宫,至少也要将旧宫修复,崇饰一新。唐太宗目睹隋朝奢侈亡国的教训,“不敢纵逸”,一直不许兴建新的宫殿。太宗患有“气疾”,所住的宫殿又潮湿,夏暑秋凉,容易引起旧病复发。贞观二年,有大臣从爱护他的健康出发,奏请朝廷“营一阁以居之”。唐太宗说:“我有气疾,确实不宜居住卑湿之宫,可是要大兴土木,必然靡费人工与钱粮。昔汉文帝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停建。我的功德远远不如文帝,而建新宫的费用又超过露台,这不是为天下之君所应做的事。”大臣们一再奏请,太宗坚持不准,此事才作罢。

隋朝时期盛行厚葬之风。唐太宗即位后严令禁止厚葬。他本着节俭的精神,对自己的陵寝也预作安排,亲自制作规格,“因山为陵”、“容棺而已”。这样安排的目地是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子孙“从俗奢靡”。唐太宗离世后,殉葬品也比较俭约,体现了他的崇俭精神。玄宗时,高力士曾进入太宗陵墓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木篦一,草根刷子一”,不禁赞曰:“先帝随身服用,唯留此物。欲将传示子孙,永存节俭。”玄宗听到高力士的汇报后,亲自前去查看,见物“肃静如不可胜”,即命史官记载下来。

工部尚书殷纶曾带一巧匠扬思齐入宫,欲制造木偶戏取悦于太宗,太宗不但不赏光,反而训斥了他一顿并免去他的官爵。唐太宗专门下令,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以防扰害百姓,助长君王的奢侈之心。

古训今鉴

唐太宗深知,作为君临天下的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滋长骄奢逸乐的思想。从即位起,他便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戒奢从俭,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增强国力。贞观初年基本上没有兴建什么大的工程。不仅如此,在洛阳遭受水灾时,百姓房屋被冲毁,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一些宫殿,将木材分给受灾百姓,以供修房之用。而洛阳宫殿被大水冲坏后,只是稍加修缮而已。正是由于唐太宗带头节俭,反对奢侈,影响了许多大臣。康熙在此提醒子孙盛世之君,也要行节俭之事。在贞观君臣中,崇尚节俭蔚然成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贞观时期的经济、文化达到鼎盛,为世界瞩目。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科普 / 全本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孙三宝
本书作者从易经的每一卦中挖掘出来若干感悟,阐述了64个实用而精妙的人生大智慧,让读者在解读易经的同时,走向人生的成功。
21万字2018-12-2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