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节 :这里是台北(1 / 2)

我喜欢在台北过马路的感觉。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站在斑马线前面等待人行道的绿灯,等待的时间比我习惯了的要长,看着各个方向的车流依次在停车线后排出长队,绿灯一亮,就可以不紧不慢地走过去。

人行道绿灯的时间也比较长,所有方向的来车此时都被红灯限停,因此不必慌慌张张跑到马路对面,也不用担心不受红灯控制的右转车辆突然蹿出来,更不用害怕走到马路中间时人行道的绿灯就变红,尴尬地在路中间进退为难。

因为这个原因,台北在我心中更加亲切,它让我在徒步的时候感觉到安全和踏实。

徒步去认识一个城市是我喜欢的方式。记得2008年刚到北京,一有空就带上相机出门,走过东城西城宣武崇文的很多胡同和街道。徒步的好处,一来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这个城市的真实状态,二来可以让我这样缺乏方向感的人在脑中构建立体的城市地图。

台北是个特别适合徒步的城市,那些我喜欢的咖啡馆、书店和特色小店都藏身在巷弄之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寻觅。我买了一张悠游卡,但大多数时间我独自行走在七月的台北街头,尽管天气炎热,可跟走着走着就有了惊喜的感觉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因此我又有了好几张纸质的台北地图。手机里的电子地图我仍然不大去用,习惯了随时翻开手中的地图查看自己身处何处,把图中的名字变为现实中的街道与建筑,这样的感觉很奇妙。尤其在台北,十多年闽南的生活经历让这里的很多东西那么熟悉,可以遮挡风雨的骑楼,几乎听不懂但感觉很亲切的台语,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小吃。我经常恍惚地以为自己回到了二十年前厦门的中山路,逛夜市买衣服,然后在旁边的小店吃炒米粉和鱼丸汤。

有一个晚上,离开西门町回旅馆,告别红楼一带斑斓明亮的霓虹灯,我一头扎进了边上不知名的小巷。从地图上看过旅馆的大致位置,估摸着朝着那个方向走去。月亮在深蓝的天空中缓缓地跟随着我,我从一条巷转到另一条巷,入夜偶尔遇到行人,我们一同在巷口等红灯。

走着走着,我发现路边的路牌上写着“忠孝西路”的字样,那么,童安格歌中的“忠孝东路”就在前面不远了吧,索性不管旅馆继续往前去探寻。《让生命等候》中“走在忠孝东路/闪躲在人群中/在我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段错误”提及的忠孝东路,就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偶然来到,那些带着青春梦想的记忆,顿时在胸中翻滚起阵阵热流。年少时热爱这歌曲,在字里行间寻找契合自己的心情,从来没有设想,有一天会来到歌曲中写到的地方。

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过,孤独并不是寂寞,“有时候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这夜晚一个人的漫步便是如此孤独而不寂寞,入夜的台北那般清静,任凭我内心狂热的信马由缰。

我曾经想过要设计一条旅行路线,串连起过去漫长岁月里喜欢过的台湾电影、歌曲、小说等等,后来还是放弃。这么多年之后,逐渐发现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旅行,尤其是这样不经意的相逢带来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