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尽快启动《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1 / 1)

(2007年3月)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横贯关中富饶的八百里秦川。灌溉着关中平原1000多万亩肥沃良田,以占全省1/3的国土面积,集聚着全省近2/3的人口、56%的耕地和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多年来,渭河流域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中游水质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下游河段泥沙淤积严重、行洪不畅、防洪形势严峻。渭河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陕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多年来,在陕全国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和呼吁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下,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治理渭河带来历史机遇。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提出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重点河段和地区的防洪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渭河干流及支流水质,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根据这一治理目标,提出了5个方面的治理任务。一是防洪减淤,主要包括渭河下游堤防加高加固、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工程,干流河道治理、南山支流治理工程,中游城市城区段堤防建设和以防洪减淤为主要目标的东庄水库工程,以及水文测报和洪水调度等非工程措施。二是节水,主要包括完成1310公里的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改造,开展田间节水工程;完成大中小型灌区常规节水面积467万亩、高新节水面积133.1万亩,实现年农业节水6亿立方米,以及建设40万眼集雨水窖,解决40万人饮水困难。三是水源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建成引红济石、引乾济石和李家河水库三项水源工程,增加城市供水量2.03亿立方米,解决西安、咸阳、杨凌等重点城市的缺水问题。加快引汉济渭调水和延安南沟门水库、咸阳亭口水库工程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缺水状况。四是水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完善水资源保护监测管理和水量水质统一监测体系,建设水资源保护信息系统。五是水土保持,主要包括实施完成98个沟道坝系建设,共建淤地坝3173座,其中骨干坝759座,中小型淤地坝2414座。《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约229亿元人民币,全部由中央财政解决。

国务院批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已近一年,陕西省也已做了大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编制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陕西水利项目实施方案》,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渭洛河下游防洪工程、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工程、南沟门水库工程、亭口水库工程、李家河水库工程等项目建议书已报送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审查;建立了渭河流域管理局。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治理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特向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呼吁,尽快启动《规划》的实施。

一是对《规划》实施尽早作出总体安排。2003年渭河洪灾后,国家安排了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渭河水毁修复灾后重建,使一批应急水毁工程得以修复。在迎战渭河2005年发生的最大洪水中,这些防洪工程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创造了三门峡水库建库40余年来渭河下游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首次未发生决堤的显著成绩。但这场洪水,也使渭河防洪工程受到严重损毁,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渭河防洪设施还很脆弱,亟待加强。2004年和2005年,国家仅安排渭河防洪和移民保安资金6500万元。2006年对渭河重点治理项目未安排任何投资。陕西省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安排资金3400万元,对渭河部分应急度汛工程进行了重点修复。但受投资紧缺制约,2005年洪水后的不少水毁项目至今难以修复。根据预测,近年来渭河流域开始进入丰水期,防汛形势严峻。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按照渭河流域10年重点治理目标,对规划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筹措办法进行研究,将渭河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年度计划,分期分批组织项目实施,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是优先启动渭河流域治理重点项目。国务院《有关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批复》明确提出:《规划》的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加强管理,近期要把渭河下游防洪减淤作为治理重点,并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启动重点项目。渭洛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三门峡库区陕西返迁移民防洪保安近期工程,是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形势严峻的两大关键工程,水利部已对这两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引红济石调水、李家河水库建设分别是解决西安、咸阳城市缺水问题的应急工程,水利部已完成了对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审查,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这四项工程是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确定的骨干项目,建议国务院协调有关部委尽快审批立项,促使以上重点项目及早实施。